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平原 查看内容

飞起来

2025-8-8 09:30|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2447| 评论: 0|原作者: 林东诗|来自: 阜阳日报

   马鞍山的朋友发来微信:“老兄,怎么走?”

  “坐飞机啊。”我配发了一个微笑表情包。

  “从哪儿走?”

  “阜阳啊!”

  “啊?你那儿有直飞的啊,真爽!”

  上月有一个培训班,地点在重庆。按单位规定,出差只能坐高铁,二等座。接到通知后我随即上网查了一下:阜阳西到重庆西的直达高铁全程9小时44分钟,票价832.5元。印象中,阜阳飞重庆的航班票价没这么高。因为家人和朋友都有飞重庆的经历,所以我对航班和票价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我还是特意查了一下,阜阳到重庆的航程两小时,票价最低410元。哎呀,这可比坐高铁便宜多了。但不坐高铁坐飞机,必须单位一把手同意。于是打了报告,说明了原因,重点讲了性价比,顺利通过。

  我已经记不清楚最早从阜阳坐飞机是什么时候了,但老父亲在世时给我讲的故事一直记忆犹新。上世纪60年代,父亲在合肥读大学,第一学期结束,有个爱尝试新鲜事物的阜阳老乡非要坐飞机回家。奈何他囊中羞涩,凑不够买机票的钱,借遍了几个熟识的老乡同学才勉强买了一张机票。据记载,1958年2月,阜阳航空站成立;2月28日,阜阳机场正式建成;3月2日正式开通阜阳到合肥航线。故事的细节有些模糊,但以后每次从阜阳坐飞机,脑海里总会浮现这个故事的轮廓。

  阜阳老机场的位置,就是如今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所在地。1977年,在机场西侧的罗庄村,发掘出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和二十八宿圆盘是中国考古中首次发现,而9000余片竹简则记载了《诗经》《周易》等近20种古代文献,现已成为阜阳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汝阴侯墓因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而声名鹊起,也让当时许多国人惊讶安徽的“西伯利亚”居然还有个民用机场。

  1992年,阜阳机场立项移址扩建至现在机场的位置。1994年11月正式开建,1998年12月26日建成通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机场,则留给了阜阳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一个宽广的舞台,让青春的他们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向梦想的未来。2023年6月26日,阜阳机场T2航站楼启用,宛若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向阳而“升”。

  每次乘坐飞机,我都习惯选择一个靠舷窗的位置,当飞机在家乡的土地上盘旋上升,抑或平稳降落,我都会尽目之所及,从眼底到心底,默默感受这座城市的变化。从飞机上往下看,关键要找到熟悉的参照物,颍河、泉河是最初的地标,原来河岸两侧是一望无垠的良田,一个个不规则的村庄点缀其间。慢慢地,有了高速,有了高楼,有了高铁,地标越来越多。

  每当乘飞机从城市上空掠过,俯瞰颍淮大地,这是滁新高速吧?这是济广高速吧?这是阜阳到徐州的高速吧,快建好了!这是颍泉,发电厂巍峨的冷水塔在空中看是那么小,可从塔里升起的水汽却在天上与白云牵手。那是城南,看见华润双子塔了!当飞机缓缓下降,即将落地的那一刻,我看见一列高铁缓缓驶进阜阳西站,或是逐渐加速驶出站台,这画面让内心掀起幸福的波澜。阜阳,再也不是安徽的“西伯利亚”了!

  忽然想起今年斑马音乐节后的第二天,有事飞首都国际机场,在阜阳机场候机时遇见不少身上散发着文艺气息的年轻人。同行者说他们都是参加音乐节的乐队成员,看看他们脚边放的形状各异的箱包,估计装着各种乐器。登机找到座位后,过道旁边是一位国际友人,看到我的座位靠里,礼貌地站起来给我让座,一句流利的汉语让我稍感惊讶。答谢落座之后简略沟通,知其在北京居住,此次也是奔音乐节而来,最后他颇有感触地说:“阜阳很好,美食很多;人也很好,热情好客。”我顿时心生欢喜,欣欣然感觉要飞了起来。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