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市民在清河宋街文化体育公园内健身 8月19日19时许,阜阳中清河畔的宋街文化体育公园内,47岁的市民曹冰正带着儿子在塑胶跑道上追逐嬉戏。这个长度不足700米的口袋体育公园,是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内,健身器材区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儿童游乐区回荡着孩童稚嫩的欢笑,羽毛球场上年轻人跳跃挥拍活力满满…… 所谓口袋体育公园,是一种形象称呼,多为挖掘城市边角地资源,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和公共绿化而成。目前,我市已建成35个“小而美”“近而精”的口袋体育公园,为百姓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一条留言引发的变化 “清河宋街附近能不能建个体育公园?”2024年初,网友“天铭”在阜阳市“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平台留言。 彼时,清河宋街开街不久,附近的保利·颍州堂悦等小区陆续交付,使该区域人口愈发密集,百姓迫切需要一个休闲健身的公共空间。 “当时,中清河两岸建有公园绿地,东岸景观和设施配套较好,西岸略差,靠近宋街南端区域的闲置地块还有杂草。”谈起一年前该区域的面貌,曹冰记忆犹新。 接到群众网上留言后,市文旅体局工作人员实地调研发现,这条不足700米的带状空地,周边有碧桂园·黄金时代、保利·颍州堂悦、蓝色雅典等小区,群众休闲健身需求强烈。该区域已有公园绿地,可适当增加体育健身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为百姓打造一个“家门口”的口袋体育公园。 随后,中清河游园宋街东侧段改建项目开工建设,铺设塑胶跑道、建设儿童游乐堡、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布置夜间照明……很快,一个时尚的休闲运动空间与大家见面了。 曹冰特意带着孩子前来“验收”,在游乐堡里滑滑梯,在羽毛球场上挥挥拍,在塑胶跑道上跑跑步,孩子玩得开心,她也跟着快乐。 “从用键盘敲下建议,到进场挥拍打球,前后不过几个月。”网友“天铭”赞叹道。这种“群众点单—部门办单—社会评单”的模式,让阜阳的口袋体育公园建设始终与民声同频共振。 “魔术手”点方寸地为活力场 阜裕大桥下的空间变幻,记录着另一种城市更新的智慧。 8月20日20时,记者来到阜裕大桥北侧桥下,一处口袋体育公园映入眼帘,桥下灯火通明,健身路径色彩鲜艳,健身器械多种多样,原本无人问津的桥下空间,变成了群众喜爱的健身场所。 “以前晚上路过桥下,黑漆漆的,有点害怕。现在,这里像时尚的开放式健身房,刮风下雨都不耽误健身。”家住和谐佳苑的居民王女士趁着锻炼间隙,用手机照片向记者展示该区域的变化:改造前,这里停满“僵尸车”;如今,桥下空间有各种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健身的居民脸上挂着笑容。 这种“见缝插针”的巧思,在阜阳35个边角地上不断复制——拆迁留下的三角地变成瑜伽爱好者的活动聚集点,菜市场旁的空地改造成群众跳广场舞的小舞池,巷口的垃圾堆变身时尚运动打卡地。 “我们按照因地制宜、一处一策的原则,更新改造城市边角地、桥下空间等闲置角落,打造成全民健身活力场,让‘方寸之地’发挥实用价值。”市文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数据见证着这场空间革命的民生温度:全市新增180个乒乓球台,56个配备专业悬浮地板;35处口袋体育公园全部实现智能照明;傍晚时段平均每平方米活动人数达1.2人。 口袋体育公园活力常在 当口袋体育公园绣出城市的方寸之美,如何可持续管理维护,成为管理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方面,我们做好设施‘建管护’,严格落实建设标准,确保设施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建立设施维护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参与运营维护,购置相关保险,消除安全隐患。”市城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除了设施管护,市文旅体局和市城管局联合,以口袋体育公园为依托,举办多样赛事活动和社区运动会,让口袋体育公园“活”起来。 近日傍晚,阜城泉河大桥下的口袋体育公园内灯火通明,市文化馆“阜小艺”文化志愿者化身律动导师,带领健身群众踩着节拍、舒展肢体,跳起欢快的广场舞。“我们把文化活动从室内场馆转移到口袋体育公园内,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市文化馆副馆长刘亚非介绍。 除此之外,身边的口袋体育公园里,百姓时常能看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免费培训,市(县、区)级乒乓球比赛激烈对决,特色活动让“家门口”的小公园越来越热闹。 “群众身边有设施,运动热情被点燃。”市文旅体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以乒乓球运动为例,近两年,在“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带动下,我市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增长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