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6日,上海众兴国际旅行社组织的百人旅游团在阜旅游。这些来自魔都的爷叔嬢嬢们,游历过名山大川、见识过大江大河,如今报名参加客单价近3000元的旅游团来阜。这座皖北农业小城,吸引他们的点是什么?阜阳又能拿出什么来待客?让我们跟随记者,探究一二。 吃在阜阳 “品特色美食,吃粗茶淡饭,养生是刚需” “阜阳吃的东西蛮有特色的。”71岁的上海游客徐希红对阜阳美食赞不绝口,特别是来阜的第一顿饭,让她倍感舒心。 刚下火车,地接导游董静宇就带着爷叔嬢嬢们前往颍泉万达广场,走进阜阳特色小吃店——禧九包子铺,正宗的阜阳早餐香味扑面而来,徐希红顿觉疲惫尽扫,胃口大开。 “上海的馍和包子没有那么大,这里的粥特别香浓,我刚刚喝了两大碗。”徐希红笑着告诉记者,当天的早餐有豆渣包、青菜包、咸馍、肉包、杂粮粥、鸡蛋等,整体比较清淡,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同时也安排了阜阳麻糊、油茶、枕头馍等,大家纷纷尝了尝,表示很有特色。 接下来的行程中,董静宇把每一餐都安排得很讲究,格拉条、枕头馍、插花牛肉汤、布袋馍等特色美食纷纷端上餐桌,每种美食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爷叔嬢嬢们一边饶有兴致地听故事,一边开心地品美食。“阜阳的文化太深厚了,美食背后的故事真多,听着故事品美食,很有趣。”游客王江德说。 董静宇介绍:“阜阳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年轻人来,我们有特色烧烤、火锅、烤全羊等招待。但这个团不同,他们平均年龄约70岁,吃不惯辛辣刺激的东西,所以要求团餐卫生、口味清淡。这几天,我们给爷叔嬢嬢们安排的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兼具地方特色。他们都表示,吃的东西能看到食材原貌,感觉安全放心。同时,味道也比较清淡,很合口味。” 玩在阜阳 “坐双清湾游船、逛农民公园,慢节奏适合银发族” 当晚,游客关文英和同伴一起登上双清湾游船,晚风轻抚,灯光绚丽,沿岸的大型场馆和高楼映入眼帘,她不时发出感慨:“阜阳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以前听说的阜阳,与我这次见到的阜阳,完全不一样。在文峰公园里,能感受到阜阳历史底蕴深厚,百姓生活悠闲自得,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很适合我们银发族!”关文英今年74岁,自退休后经常外出旅游,行程遍布大江南北,来阜阳是首次。在阜阳这几天,她和伙伴们坐了双清湾游船,逛了颍上八里河公园,行程轻松惬意,玩得很舒心。 “阜阳地势平坦、河湖众多、风景也很秀美,我们在阜旅行,乘车不颠簸,步行更惬意,节奏也不快,特别舒服。”关文英表示。 “我们在采集旅游资源时发现,阜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美食,加上交通便利,十分符合大城市人们周末‘微度假’目的地的要求,特别适合上海老年群体出游。”此次旅行团的发起人之一——上海众兴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陈庆建介绍,当前,上海老年团体流行结伴外出“微度假”,阜阳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极端天气情况少,地势平坦,乘车不颠簸,且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备受银发族喜爱。 感受阜阳 “打卡王家坝闸、开启心灵归乡之旅” 9月3日,旅行团前往阜南县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走进蒙洼蓄洪区,感受王家坝精神,还前往阜南县焦陂酒厂,体验阜阳地道酒文化。 “实话讲,我以前以为蓄洪区很贫困,到实地一看,这里村庄规划整齐,道路平坦,田里的农作物长势很好,处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上海游客蔡女士表示:“阿拉蛮喜欢这个地方。” 团内72岁的王江德对阜南之行感触很深。他是一名知青,1970年6月从上海下放至阜南焦陂公社(现阜南县焦坡镇),在此生活6年,如今再次返回第二故乡,他感慨万千:“阜阳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回到焦陂,除了一小部分的场景还有印象,其他变化翻天覆地。” “酒的味道真不错,让我喝出一种回归故乡、回到过去的感觉。”王江德说。 错位发展“小城漫游、好客文化,稳稳接住这波流量” 这批上海游客来到阜阳,与今年3月在黄浦江畔举行的2025年“四季安徽”文旅推广系列活动“侬好·沪外走走去阜阳”文旅推介会密不可分。今年7月,上海首个26人旅行团走进阜阳,如今,旅行团人数增至100人。 “从推介到首次成团,再到如今大型团,阜阳借助小城慢游、好客文化等错位发展策略,正不断提升这座‘旅游目的地’的含金量。”阜阳市大自燃旅行社负责人楚若梅介绍。 如今,阜阳在新京报、新京智库“网红潜力城市”暑期热度预测中位列第六,并成功入选“氛围夜生活型”推荐城市,“到阜阳去”也成为网络热词。 记者从市文旅体局了解到,阜阳将继续突出“千年文脉、烟火水乡”特质,深度挖掘淮河文化、管子文化、欧苏文化、姜尚文化等历史底蕴,围绕阜阳“河湖风光、水城风韵、都会风尚”城市总体风貌,开展“触摸阜阳千年文脉”“品味阜阳烟火水乡”“暖城阜阳以解乡愁”三大系列活动,打造文化、音乐、演艺等特色文化促消费活动,以优质的产品和温暖的服务,稳稳接住小城漫游这波流量。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