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报记者在基层】竞价13轮,秸秆变成宝

2025-9-24 08:38|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510|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梅飞|来自: 阜阳日报

  9月22日15时,阜南县曹集镇政府一楼会议室气氛紧张。长条会议桌一侧,李俊、李波涛、张子孝三名竞拍者正襟危坐。这场决定曹集镇2025年秋季至2028年午季秸秆打捆收储权的拍租活动,即将开始。

  “本次拍租的是曹集镇全域范围内未来三年的秸秆打捆收储权,起拍价54万元,每次加价为0.2万元整数倍。”拍租委托方工作人员话音刚落,第一轮报价开始,三人纷纷在报价单上填写竞拍金额。

  “李波涛54.4万元,张子孝54.2万元,李俊54.2万元。”工作人员面对面公布报价后,询问三人是否接着竞拍。

  “继续。”李俊回复得干脆利落。随即,第二轮报价开始。

  “李波涛54.4万元,张子孝54.6万元,李俊55万元。”报价公布后,落后的李波涛有些急,要求继续进行下一轮竞拍。

  三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竞价气氛逐渐升温。就这样持续了1个多小时,竞拍来到第13轮。

  “李波涛69万元/年,出价最高。”竞价结果一出,另外两位竞拍者沉默一阵后,摇了摇头,放弃继续竞价。最终,曹集镇未来三年的秸秆收储权被李波涛收入囊中。

  “没想到竞争会这么激烈。”当地秸秆收储销售的规模化、多元化,是李波涛参加竞拍的最大底气。

  据了解,曹集镇秸秆秋季(水稻秸秆)约4.8万亩、午季(小麦秸秆)约5.3万亩,涉及区域包括阜蒙农场、利民村、南街社区等多个村(居)。自秸秆禁烧以来,如何处理秸秆,成为镇里一直思考的事。

  “秸秆粉碎还田,不仅增加农民种地成本,而且留茬高、秸秆多,影响秋种。”曹集镇人大主席张文举说,当地处于蒙洼蓄洪区,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收储秸秆。一些收储企业为方便作业,只收储大块、平整田地的秸秆,导致一些零散土地上的秸秆收储成了农民的“麻烦事”。

  这几年,随着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秸秆收储企业期待能多收储秸秆。

  群众有需求,企业有意愿。2024年年初,曹集镇着手探索新路径——拍租当地的秸秆收储权。这一举措,吸引了不少相关行业的竞拍者踊跃参与。

  经济效益同样显著:去年午季和秋季两次拍租,共计获得收益50.48万元;今年午季拍租收益30.065万元。

  “今年改变思路,一次性拍租三年,有利于降低企业机械运转成本,完善秸秆加工设施。”张文举说,接下来将协助企业进行标准化料场选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安全高效地储存、运输、销售秸秆。

  拍租溢价,收储企业还有利润吗?李波涛表示,收储的优质秸秆可以加工成饲草,利润可观;次等秸秆可以送到发电厂发电,也可以种植菌类或作为有机肥使用,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增加收入。

  秸秆变废为宝,周边的村民同样得实惠。拍租收益按亩折算、返还到村,带动村级发展公益性事业,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不远处的田地里,黄澄澄的水稻即将成熟,再过半个多月,这里将开启曹集镇秸秆综合利用的新实践。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