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安徽省文物局指导下,由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安徽日报客户端、蚌埠市博物馆协办的安徽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宣传活动收官。我市战国“郢大府”铭铜量等6件珍贵文物入选安徽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此次活动还评选出8家最具人气博物馆以及8家优秀组织单位。阜阳市博物馆、临泉县博物馆获评最具人气博物馆。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于6月12日正式启动,经过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从全省53家国有博物馆的150件/套候选藏品中遴选出三叠纪柔腕短吻龙、战国铸客大鼎、战国鄂君启金节、夏单扉铜铃、新石器时代薛家岗遗址石刀、新石器时代凌家滩遗址玉龙、新石器时代凌家滩遗址玉人、西汉二十八宿圆仪(西汉赤道式天文观测仪)、战国郢爰金钣、宋青白釉仙人吹笙壶等100件/套藏品。 我市入选“百大镇馆之宝”名单的文物分别为:市博物馆馆藏战国“郢大府”铭铜量、西汉二十八宿圆仪(西汉赤道式天文观测仪)、阜阳汉简、西汉鎏金铜座玉杯,临泉县博物馆馆藏秦量器铜质铭文诏版和界首市博物馆馆藏清界首窑福禄寿喜人物纹罐。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将以此次评选为契机,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策划系列专题展览与教育活动,扩大文物影响力,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感受阜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战国“郢大府”铭铜量 1976年在凤台县废品收购站拣选,当时已残碎成十二块,后经上海博物馆协助修复。高12厘米,口径11.5厘米,腹围36.2厘米。圆筒形,平底。通体光素无纹,器身中部有一环形鋬,鋬左侧阴刻铭文:“郢大府之筲”。底阴刻“平”字。容积1110毫升。这件器物是楚国国家一级府库机构“大府”颁发的标准量器。 西汉二十八宿圆仪(西汉赤道式天文观测仪) 1977年出土于阜阳西汉汝阴侯墓,直径25.7厘米,木胎髹黑漆,由上盘和下盘组成。它是一种在夜晚使用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差和入宿度,标记天体的位置。它是中国浑仪的始祖,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领先了西方1700多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西汉鎏金铜座玉杯 1975年出土于涡阳石弓山汉墓,通高8.1厘米,圆筒形玉壁高3.9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4.2厘米,厚0.2厘米,铜座高4.6厘米,底径5厘米。玉杯杯壁直口圆筒形,白玉经旋切挖空琢磨而成,嵌镶于描金鎏金的铜座上,座上有浅槽纳玉杯底壁于其中,滴水不漏。 铜座足部束腰,圈足呈喇叭形,内壁鎏金,外壁及底内描金,腹部绘两只张牙舞爪长有翅膀的应龙龙纹,足部绘变形云纹,底部绘柿蒂花纹。描金鎏金有深黄色和浅黄色相搭配,更衬托羊脂白玉杯的华贵。 清界首窑福禄寿喜人物纹罐 界首彩陶中的一件精品,剔花工艺,罐体唇口直颈,溜肩鼓腹,其上分别刻画卷草纹和开光人物纹。主体纹饰由一朵朵如意云纹组成四个圆形开光,开光内各刻画一个人物,分别为福禄寿喜四星,表面施以绿釉装饰,人物刻画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秦量器铜质铭文诏版 为长方形铜质诏版,长11.3厘米,宽5.5厘米,厚0.5厘米,重200克。秦统一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与文字。秦始皇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战国时期的量衡器具不一致的情况,使全国的量衡统一起来。各地官员将诏书刻在或铸在权量上,大多将诏书刻印在诏版上,然后镶嵌在权量上。秦量诏版的出土,对于研究秦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提供了较高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秦小篆有重要价值。 阜阳汉简 1977年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简牍的简称。阜阳汉简目前已整理出20余种文献,均系秦汉之际的珍贵典籍,其中《诗经》《周易》《苍颉篇》《万物》等13种文献,2008年经国务院认定、文化部公布,入选首批国家级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汉代文献的原始版本流传于世者极少,阜阳汉简的出土,为考察秦汉时期的历史、语言、文字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源流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