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看阜阳制造跃迁

2025-9-25 08:21|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80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黄锋 王强 李朋宇|来自: 阜阳日报

  昊源化工集团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32个优质制造业项目签约落户阜阳,3D智能试衣机器人、AI健康陪伴机器人等一批具有阜阳辨识度、行业显示度的工业精品大放异彩……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阜阳造”实力圈粉。

  这不是偶然的惊艳,而是阜阳制造业持续进阶的缩影。

  如今的阜阳,规上工业企业年总产值近2000亿元,增幅全省靠前、皖北领先。细分领域话语权更具分量——全国1/2的粮食仓储机械、1/5的动力电池、1/10的干法单拉锂电池隔膜,均产自这里。

  从“由大到强”到“攀高向优”,阜阳制造正以精彩跃迁助推区域性制造强市建设。

  制造扩量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昊源化工集团再传捷报——跻身2025中国制造业500强。从传统化工到精细化工,再到前沿新材料,从立足阜阳到投资新疆,始建于1970年的昊源化工的进阶,是阜阳制造业规模优势不断巩固的注脚。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全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阜阳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以优质企业引育为抓手,推动制造业跳出“数量叠加”的初级阶段,迈向“规模跃升”的新层次。

  数据更能印证这份实力: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916亿元;2024年增至1983亿元;今年前8个月,已完成1380余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有望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规模不断壮大的背后,是龙头引领与集群发力的双重支撑。1至8月,全市产值前100强企业中,58家实现增长,合计拉动全市产值增长11.4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211.1%;“6849”产业集聚集群集成发展优势明显,上半年,阜阳高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营收)分别达825.2亿元、220.25亿元、211.9亿元、364.59亿元。

  智造升级

  秋分时节,走进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功能性絮片生产车间,“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纺织企业印象被打破。借助5G技术构建的智能工厂,不仅使人工成本降低50%,还将制造周期缩短10%以上,入选全省十大创新应用案例。

  这种转型并非个例。近年来,阜阳持续用产业数字化做加法、数字产业化做乘法,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能级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等行动,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推进数智融合。

  一批企业焕发新活力。

  在阜阳经开区,阜阳海钠科技靠智能化生产,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测试校准,掌握钠离子产品量产关键技术,破解了替代型新能源电池的发展瓶颈;

  在阜南县,华翔羊毛衫的数字化车间里,90%以上自动化设备连入“最强大脑”,单台机器日增产毛衣35至40片,上演“机器换人”的效率革命;

  在太和县,大华能源的稀贵金属回收项目,让铅回收率从99.36%提升至99.66%,能耗下降36.05%,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

  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199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3.61%,居全省第7位。2025年,新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3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础级智能工厂52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1家。

  数智赋能下,阜阳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变森林”,“6849”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创造向新

  3D智能试衣机器人、AI健康陪伴机器人、智能可穿戴技术手套……参展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阜阳制造精品满满科技范儿。

  阜阳制造业的“强”,关键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核心、以生态为支撑,通过创新突破“卡脖子”领域、填补市场空白,让“新质”成为从“大”到“强”的核心密码。

  在越来越多产业链细分赛道,阜阳掌握了关键话语权:欣奕华显示光刻胶出货实绩居全国第1位、全球第3位,觅拓光敏剂解决光刻胶上游原料“卡脖子”问题、获国家先进制造业专项支持,翔胜科技片式芯片电阻出货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2位,智磁新材料产品性能领先、多次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这些突破,不仅为阜阳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更让“阜阳造”在区域乃至全国产业格局中频频出圈。

  从总产值近2000亿元的“规模之变”,到“6849”产业发展布局下的“结构之优”,再到新质生产力引领的“实力之强”,阜阳正加速迈向区域性制造强市。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