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2025-10-27 09:38| 编辑: 邵红飞 | 查看: 5047| 评论: 0|原作者: 胡晓岚 储钰|来自: 阜阳日报

位于城南新区的阜阳市博物馆。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强调“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要求“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文博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殷殷嘱托,发挥好博物馆教育功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进人民精神力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把握正确方向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精神滋养的重要场所。发挥好博物馆教育功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宗旨,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重要作用,助力受众厚植家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应立足馆藏资源,聚焦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展览和教育品牌,开展丰富多彩、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博展览和宣教活动,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推动数字化建设坚持“内容为王”,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展览内容。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智能语音讲解等分众化服务业态。丰富文化形态,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线上+线下”“文化+视听”“体验+实景”等多种方式,推动文博事业数字化发展,探索传统文化“正确打开方式”,创新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做到24小时服务“不打烊”,方便受众随时随地观赏学习,增强博物馆全时段服务能力。

  加强研究阐释和人才培养一方面,在做好考古学和文物学阐释的同时,强化文物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阐释,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把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新媒体、线下轮播的形式呈现,更加全面、深刻地阐释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让观众深入了解博物馆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和深厚底蕴,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可靠支撑。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形成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新闻宣传人才、讲解服务人才、安全保障人才各尽其能的生动局面,整合优质资源,凝聚强大合力,把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揭示文物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文博产品的知识含量、价值含量。

  优化开放服务优化开放服务是打通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面对博物馆预约难等问题,可采取分时段预约、动态投放门票、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加预约名额等方式,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受众。同时,加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等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推动精品展览和主题活动在不同场馆尤其是优质冷门博物馆举办,对观众进行适当引流分流。积极开发地方特色文创产品,把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受众心里深深扎根,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作者单位:阜阳市博物馆阜阳市西站客运有限公司本文系阜阳市社科规划课题(FSK2024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