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2025-10-28 09:04|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022| 评论: 0|原作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10月26日下午,阜阳市天筑豪生大酒店宴会厅内,数百名嘉宾屏息凝神。随着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一方幕布被缓缓揭开,一套造型古朴、木质泛旧、面料褪色的老沙发,赫然出现在会场中央。

  这套旧沙发为何成为焦点?答案藏在安徽月娇家居有限公司30周年庆典的主题中。它的亮相,不仅揭开了一段跨越两代匠人的接力故事,也见证了月娇从乡村作坊成长为行业标杆的奋斗历程。


  耄耋恩师与旧沙发:匠心的源头

  庆典上,歌舞、魔术、非遗变脸等节目轮番上演,300余名员工与加盟商齐聚,共贺品牌“三十而立”。中场时分,董事长刘振辉搀扶着一位白发老人——他的恩师、老木匠韦怀成,缓缓走向舞台中央。

  上世纪80年代,正是韦怀成的倾囊相授与严格要求,将匠人特有的严谨与专注,深深植入刘振辉的心中。

  当幕布落下,那套棕色旧沙发映入眼帘,刘振辉声音哽咽:“这是1987年,师父手把手教我做的第一套沙发。”

  三十多年过去,沙发早已不复光鲜,扶手的磨痕与面料的褪色,却成为“匠心”的见证。“师父教我的不只是手艺,更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信念。”刘振辉说。正是师父对每一处榫卯、每一针缝线的极高追求,让他在年少时立下誓言:要为老百姓做好家具。


  从学徒到创业者:步履不停,初心未改

  刘振辉出生于临泉滑集一个贫苦家庭。15岁时,父亲送他去学裁缝,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后来,父亲结识了木匠韦怀成,便将刘振辉托付给他,留下一句:“学不成,就别回家!”

  深知父亲用心的刘振辉,从此潜心学艺。他跟着师父同吃同住,白天打下手、练手艺,晚上钻研图纸、琢磨工序,从刨木、打磨到缝纫、组装,每个环节都力求精准。

  出师后,刘振辉远赴河南淮滨等地闯荡,凭借扎实工艺与公道价格,逐渐赢得客户信任。但他始终记得师父的叮嘱:“做沙发和床垫一定要认真,做到行业认可的高水平。”

  1995年,带着这份初心,他回到阜阳,在颍东区张北村租下几间民房,购置设备,招募工人,正式注册“月娇”品牌。谁也没想到,这个乡村小作坊,日后竟成长为影响一方的家居企业。


  破局与腾飞:以匠心铸品牌,以诚信赢市场

  “月娇”的起步,充满了敢为人先的勇气。

  为证明产品品质,刘振辉曾将床垫拉到阜阳北三角洲公园,开着拖拉机反复碾压,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其坚固耐用,并喊出“坏掉一根簧,赔你整张床”的口号。这份底气,源于对材料的严格筛选和对工艺的追求。

  凭借诚信与匠心,“月娇”迅速成长。2004年,公司入驻阜阳工业园区,建成完善的生产与生活设施,员工增至400余人。产品也从单一床垫,扩展为涵盖极简、现代、简奢、功能、工程等五大系列的100多款软体家具,以及月娇、月娇之星、月娇王、欧菲诺四大系列的90多款床垫,总计200多个品种,全面覆盖不同消费需求。

  如今的“月娇”早已摆脱小作坊模式,以现代企业思维布局市场。刘振辉始终坚持“用好的材料和工艺,做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产品”,推动品牌年产值逼近5亿元,产品远销新加坡等海外市场。目前,“月娇”拥有6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厂直营店、290多家专卖店、360多家经销商及3000多家分销商,已成为家居行业的标杆品牌。


  三十而立再出发:坚守匠心,拥抱未来

  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对月娇家居而言,却是一段充满奋斗与收获的峥嵘岁月。

  庆典上,刘振辉轻抚那套承载初心的旧沙发,仿佛回到1995年的春天——几间简陋厂房、十几名并肩奋斗的员工,支撑他的,始终是“做好家具”的炽热初心。

  “我们曾手工打磨出第一套沙发,用双脚跑遍第一个市场,用诚信赢得第一批客户。”刘振辉动情地说。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奠定了月娇发展的两大基石:匠心与诚信。他在发言中表达“三个感谢”:感谢客户与伙伴的信任,感谢员工的付出,更感谢这个时代。肺腑之言,道出了一位农民企业家在时代浪潮中自立自强、奋力打拼的历程。

  站在三十年新起点,刘振辉表示,月娇将继续坚守匠心品质,秉持“客户第一”理念,不仅要做质量过硬的品牌,更要在设计美学上持续突破,让月娇不仅作为家居用品,更成为品质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那套旧沙发,依然静立台侧。它是岁月的见证,是匠心的传承,更是月娇从过去走向未来的精神图腾。三十年风雨兼程,初心不改;下一段征程,匠心持续。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