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将至,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也在加大,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阻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时还会引起如脑梗死、脑出血、不稳定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问题的发生。老年人该如何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安过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鸣提出以下建议。 季节交换之际,门诊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患者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冬季心脑血管发病率比夏季要高50%左右,这是因为冬季气温骤降、天气干燥、饮食失宜,户外活动减少,造成一系列外界环境改变,让身体内部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崔鸣建议,冬季做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首先要注意保暖,注意室内外温差和早晚温差,适时增添衣物,可以减少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其次,天气干燥要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血液过度黏稠,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再次,适当调整饮食,冬天热量消耗大,很多人偏爱进补,吃热量高、油脂高的食物,这对血脂控制并不友好,建议选择合理健康的饮食;最后,适当运动,冬季室外寒冷,可以等太阳出来,温度适宜后再进行锻炼。 另外,心脑血管患者还要做到按时门诊随访调整治疗,根据血压状况增减降压药物。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或怀疑疾病加重、不稳定时要及时就医,做好这些,能够比较平稳地度过冬天。 谈到当前心脑血管防治现状及特点时,崔鸣表示,随着生活水平增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农村超过城市的现状;女性心脑血管发病率也上升很快,成为威胁女性健康最大的疾病。 当下,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处在一个缓慢爬升的平台期,崔鸣介绍,要想迎来心脑血管疾病向下的拐点,防治非常重要。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方案提出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这是因为这三种疾病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三高共管强调综合防治,可降低经济负担,同时也会让心脑血管疾病治理效率更高。 崔鸣提醒,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烟等上游危险因素,将关口前移。当下,存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不足、诊断不足、筛查不足等问题,导致对该病的管理及预防存在欠缺,从而错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时机。 ( 来源:人民网)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