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独臂老人骑行多省

2025-10-31 09:29|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921|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阳骑行圈,提起刘平,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起“一把手”,那可是颇有名气。从早年单手蹬三轮车进货练出的腿力,到两年间骑行皖、豫、晋多地,这位65岁的老人用独臂撑起一份热爱,在飞转的车轮间,书写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故事。

  近日,他又与骑友一同启程,奔赴河南。

刘平在骑行途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次骑行都精神饱满

  “‘一把手’既是我的微信名,也是我的生活态度。”刘平说。每次骑友聚会,这个充满乐观的称呼总能引来阵阵笑声。

  与年轻骑友追求速度不同,刘平的中长途骑行有他独特的“打开方式”:将公路车拆解装箱,随火车带到省外目的地,再悠闲地骑车返回,沿途用相机和无人机记录风土人情,真正实现“走到哪,玩到哪”。

  每次出行,刘平都会备齐衣物、食品和常用药品。考虑到单手操控的不便,他还特意将前后刹车调换位置,把原本设在右手的前刹改到左手,以防紧急制动时失去平衡。

  “安全第一,快乐第二,成绩好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他笑着说。

  加入骑行圈两年多,刘平从未缺席适合自己的活动。每天傍晚,他都会在阜师大北门与十余位骑友会合,沿西湖大道往返城乡;每月一次的县区短途骑行,他总是清晨出发、傍晚归来,精神饱满,从未拖慢过队伍。

  凭着这份坚持与热情,“一把手”的名号在阜阳骑行圈越传越响。

  失去左手后,积极面对人生

  骑行,尤其是中长途骑行,对体能要求很高。对一位年过花甲、左手缺失的老人来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刘平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

  1988年,在淮北市青龙山火车站工作的刘平因工伤失去左手。为照顾家庭,单位将他妻子调到车站,承包站台售货车。身材瘦小的妻子每次骑三轮车进货,都让刘平放心不下。一次下坡时,妻子因刹不住车,连人带车扎进麦秸堆。这件事让刘平下定决心:“以后进货,我来!”

  从此,每天清晨和傍晚,火车站附近的道路上总能看到刘平的身影。他单手握把,蹬着装满几十斤货物的三轮车,往返于十多里外的批发市场。凭借年轻力壮与胆大心细,他逐渐练出了出色的平衡能力和强劲的腿部力量。

  去往批发市场的路上有个陡坡,别人推着自行车才能上去,刘平却能一口气蹬着三轮车冲上去。或许正是那段蹬车的岁月,为他后来的骑行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体的残缺并未消减刘平对生活的热爱。工作清闲时,他自学电脑操作、摄影和无人机飞行,成了单位的“多面手”;临近退休,他又报名线上课程学习视频剪辑,将生活中的美好片段剪辑成短片,留存记忆。

  边骑行,边分享沿途风景

  2020年退休回到阜阳后,刘平有了更多空闲时间,经常背着相机在城里四处转悠,把拍下的照片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他并不追求点击量,只为自得其乐。

  在走街串巷的拍摄中,刘平渐渐感到了不便。“很多偏僻地方交通不便利,我就想,还是骑车更方便。”起初,他骑着公共自行车“小绿”出门,但由于每辆车的座椅高低、刹车松紧各不相同,骑起来很不适应,于是萌生了买辆自行车的念头。

  2023年春天,刘平第一次和骑友挑战长途骑行,从阜阳出发前往颍上,清晨启程傍晚归来。虽然全程落在最后,但他咬牙坚持,没有掉队。也是在那次骑行后,他听从骑友建议,专门购置了一辆公路车,并根据自身情况将左右刹车互换位置(通常自行车前刹在右手,紧急制动时易导致前翻),让单手骑行更加安全便捷。

  两年多来,除了恶劣天气,刘平的骑行从未间断。他把沿途拍摄的视频照片精心剪辑后,发布在个人视频号“一把手”上,获得了许多网友点赞。

  对刘平来说,骑行只是爱好,他更在意的是用镜头捕捉沿途如诗如画的风景,与更多网友分享。只要身体允许,他打算一直骑下去,在转动的车轮和定格的光影中,继续感受晚年的充实与快乐。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