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这里的饺子香飘长三角

2025-11-6 08:46|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664|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上周,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举办的重阳节饺子宴,温暖了600多位老人。鲜为人知的是,老人们吃到的饺子,竟是均价2元一个的“高端产品”——出自村集体经济企业安徽麦季食品有限公司。这些饺子不仅满足了乡亲们的味蕾,更成了大许村人致富的“金元宝”,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员工在生产车间加工水饺和烧卖


  村里建起饺子厂:月产值突破400万元

  11月4日下午,记者走进大许村党群文化广场一侧的安徽麦季食品有限公司。厂房整洁明亮,入口处张贴的招聘公告格外醒目:招聘普工、临时工、计件工,工资3000~6000元。

  “工厂今年5月才投产,计划招聘300多名工人,目前到岗120多人,缺口还很大。”大许村党总支书记许晓明介绍,这家企业专注于速冻饺子、包子等面点产品,主打高端市场,除运营自有品牌“料九纪”外,也为“锋味派”等国内知名品牌代工。投产以来,月产值已突破400万元。

  与传统食品厂机器轰鸣的景象不同,这里的生产车间安静而有序。透过二楼观察室的整面玻璃墙,记者看到无菌车间内,身着防护服的工人动作娴熟,一个个饱满的饺子、精致的烧麦在他们指间快速成型,随后经分装、检测、打包,源源不断地输向市场。

  车间墙上的“每日之星”榜单格外亮眼:陈某琳379元、曹某净347.76元、王某妍253.26元……

  “熟练工日均收入300多元,最高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新员工也能拿到4000元以上。”许晓明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不低的工资,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

  指尖捏出幸福:“留守妈妈”挣钱、顾家两不误

  “这哪是饺子,分明是帮我们致富的‘金元宝’。”手捧一盒“料九纪”饺子样品,王俊俊笑容满面。

  39岁的王俊俊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乡,一度为收入发愁。如今,家门口的饺子厂让她安了心。她每天送完孩子上学便来厂里上班,中午厂里提供午餐,下午5点下班,日均收入200多元。“既能顾家,又能赚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更让王俊俊等“留守妈妈”感到暖心的是,工厂专门设置了“宝妈专线”。今年暑假,村里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村部带领孩子们阅读、做手工、写作业,解决了宝妈们的后顾之忧。

  企业负责人张阳阳是临泉人,多年在外打拼,创办了高端手工面点品牌“料九纪”。去年5月,经家乡亲友介绍,他与团省委第九批驻村工作队队长章力结识。多次实地考察后,张阳阳决定投资1000万元,结合大许村申请到的颍州区2000万元“衔接资金”项目,在大许村建起饺子加工厂。

  从去年8月动工到今年5月投产,这座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工厂仅用9个月便实现了从无到有。“等人员招满后,月产值预计突破800万元。”章力满怀信心地表示。

  高端定位突围:“大许村味道”香飘远方

  2元一个的饺子,凭什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张阳阳道出了核心秘诀:“用料实在,品质过硬。”

  不同于市场上的普通饺子,“料九纪”饺子坚持高端定位,食材均选自优质渠道——蔬菜和调味品来自阜阳本地,猪肉选用临泉天邦食品有限公司的黑猪肉,面粉则是中粮定制的高端款,从源头保障了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江浙沪、珠三角等地的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高,我们的饺子正好契合他们的需求。”张阳阳表示,工厂投产后订单迅速饱和,生产线常常加班到深夜,“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就盼着尽快招满工人,扩大产能。”

  谁能想到,在2017年之前,大许村还是颍州区有名的落后村、涣散村。

  章力告诉记者,多年前,大许村集体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驻村工作队进驻后,许晓明等一批有想法、敢担当的年轻村干部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对外争取政策资源和市场主体支持,对内培育产业基础和优化结构,让乡村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村集体经济纯收益达到153万元,同比增长37%,2025年有望突破200万元。

  如今的大许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除了饺子加工厂,还有返乡青年姚丹丹创办的佳豪旗帜有限公司、与贵州茅台合作的5000亩优质酒用粮基地,以及正在建设的木制品加工产业园。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