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 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基层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建成145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234辆、专(兼)职消防员701名,积极打通基层消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阜阳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更是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专职消防队。 一支支奔波在田野乡村的乡镇专职消防队,成为平安乡村的“守护者”。近日,记者走进两个乡镇专职消防站,记录队员们的救援、坚守故事。 插花镇专职消防站 8名队员中7人是老兵,消防救援总是冲锋在前 深夜,颍东区插花镇专职消防站突然响起的警铃划破夜空,显得格外急促。 闻“铃”而动,站长丁利军和4名队员迅速穿衣、取装备,动作一气呵成。 “人民居委会有人中毒昏迷,立即出动。”丁利军下达指令后不到1分钟,一辆消防车亮起红色警灯,冲进夜色…… 颍东区插花镇专职消防站成立于2018年,运行6年后迁址、重建,2024年12月20日投用,守护插花镇及周边乡镇数万群众消防安全。 清晨,天刚蒙蒙亮,结束了昨晚救援任务的队员,又准时出现在消防站的训练场上。队员们身着蓝色训练服,进行3000米跑训练,站里响起整齐的脚步声。 “作为消防员,速度就是生命,救援时间缩短一秒,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曾服役于空军部队的队员蒋震说。 这支队伍中,退役军人是骨干力量。目前,站内8名队员中,7人是退役军人,军旅生涯锤炼出的纪律意识和战斗素养,让他们在应急救援中始终冲锋在前。 除了队伍素质过硬,插花镇专职消防站在硬件设施上也颇具科技范。 别看消防站身处乡村,但在里面转一圈,就会发现,训练场上,攀登塔、体能训练器械等设施一应俱全;装备库里,应急电源车随时待命,液压钳、扩张器等破拆设备摆放整齐,还有便携式智能空气呼吸器、浮艇泵等现代救援装备。 最具科技范的,当属消防站配备的智能物联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安装在辖区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的传感器,平台对火情、险情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实现了“技防+人防”的有机结合。 虽有科技赋能,但日常工作中,队员们仍保持24小时值班备勤状态。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警铃响起,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节假日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越是阖家团圆时刻,越要坚守岗位。”丁利军说,自建站以来,最多时一天曾出警12次。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从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到救援现场的冲锋在前,插花镇专职消防站的8名队员,不仅是灭火救援的“尖兵”,也是防范火灾的“哨兵”。 程集镇专职消防站 会救火能科普,把消防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划破颍州区程集镇的宁静。 5名身着“火焰蓝”制服的队员迅速从座位上起身,穿戴装备、登车出发。 从接警到消防车驶出车库,全程不超过1分钟。 这是程集镇专职消防站的出警日常。作为颍州区首个乡镇专职消防站,这支8人队伍在站长姚田帮的带领下,用专业与坚守守护着一方平安。 程集镇地处城郊,辖区企业、商铺与村庄交错分布,消防安全隐患点多面广。此前,镇里的消防救援依赖城区消防站,路途遥远导致救援响应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突发火情的处置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颍州区应急管理局与程集镇镇政府联合推进乡镇专职消防站建设,整合资金资源,组建专职消防队伍。 “乡镇火灾多发生在农村民房或小型商铺,蔓延速度快,早到一分钟,损失就能减少一分。”有着7年消防工作经验的站长姚田帮,谈起建站初衷深有感触。 为练好救援本领,自2024年12月消防站投用以来,姚田帮每天都会带领队员开展高强度训练。体能训练、装备操作、战术演练轮番进行,农村火灾扑救技巧、应急救援常识等业务知识也没有放下。队员们个个练就了硬本领,在救援中展现出专业素养。 今年夏季,程集镇一处民房突发火情,屋内有老人被困。消防站接到报警后,3分钟便抵达现场。此时,房屋已浓烟滚滚,火势快速蔓延。姚田帮立即制定救援方案,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路利用水枪压制火势,一路佩戴空气呼吸器冲入火场搜救,15分钟就彻底扑灭火情并救出被困老人。 “要是再晚一会儿,房子就烧没了,多亏了他们。”老人感谢道。 除了专业的灭火救援,掏马蜂窝、爬窗救人、紧急排涝等,也成为队员们的救援日常。 为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除了应对火灾警情,消防站还拓展服务范围,队员们化身宣传员,定期深入村庄、企业、学校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 “以前觉得火灾离我们很远,听完消防员的讲解才知道,家里用电、用火安全隐患不少。”程集镇居民王丽说,通过聆听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村里不少人都掌握了基本的防火常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同时扩大消防安全宣传覆盖面,让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姚田帮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