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剧精彩

2025-11-24 08:46|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823|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尚原野|来自: 阜阳日报

  一阵阵锣鼓,穿透天空夜色;一声声戏腔,一座城便入了戏。

  当戏歌《高歌新时代》在阜阳大剧院响起,“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最后一场——汇报演出正式“唱响”。

  11月17日至11月21日,100多家参演单位汇聚阜阳,带来了160余个器乐、小戏、演唱精品节目,勾勒出一幅跨越地域、融合多元的生动图景——既讲好淮河故事,也传递戏剧韵味;既彰显文化自信,也激活城市的蓬勃脉动。

  5位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

  对于不少阜阳人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从一场丝竹管弦和鸣的器乐专场开始的。

  11月17日上午,阜阳大剧院多功能剧场,来自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的谭金龙,用一首热闹欢快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拉开了“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的序幕。

  “12月21日晚,我在汇报演出上再次演奏了这首曲子,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阜阳观众的热情。”谭金龙说。

  本次展演由阜阳市委宣传部和皖、豫、鄂、苏、鲁五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线上海选共收到参赛作品2300余件。经过多轮评审,最终精选出160余个精品节目入围现场展演,涵盖京剧、豫剧、楚剧、黄梅戏、越调、锡剧、吕剧、淮北梆子戏等11个剧种。

  在器乐专场,来自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的35位演奏家,分别用二胡、笛子、古筝、锣鼓等18种乐器,表演了《战马奔腾》《欢乐的泼水节》《新翻羽调绿腰》《铜鼓随想》《豫韵花篮情》《大起板》等独奏曲目和戏剧伴奏曲目。

  “戏曲不仅是唱念做打,也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系统。”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潘昱竹说,本次活动特别设置的器乐专场展演,就是让常年居于幕后的演奏员走到舞台中央,现场展示演奏水平,推动戏剧艺术的全面发展。

  除了为期半天的器乐专场,44个小戏节目和88个演唱节目也让阜阳观众过足了戏瘾。

  在展演内容的编排上,主办方既注重传承经典,也鼓励创新表达。传统剧目方面,京剧《霸王别姬》《红娘》、豫剧《秦雪梅》《大祭庄》《清风亭》、黄梅戏《天仙配》《梁祝》等经典选段轮番上演,熟悉的旋律让老戏迷们重温情怀;创新作品方面,不少演员带来了融入现代元素的改编剧目和原创作品,锡剧小戏《微光》以地道乡音温情讲述如何帮助孤独症患儿融入社会、曲剧独角戏《阿Q梦》用灵动的表演展示鲁迅小说主人公的“精神胜利法”,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戏曲的时代活力。

  扬剧《新春观灯》、五音戏《王小赶脚》《拐磨子》、豫剧《血溅乌纱》、黄梅戏歌《有个美丽的故事》、京剧《诗文会》……在汇报演出现场,徐秀芳、吕凤琴、颜永江、赵媛媛、万晓慧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献艺,再现了“名家新秀齐登台,经典新编共绽放”的艺术盛景,一次次把演出推向高潮。

  “家门口看大戏,过瘾!五天的演出,我一场没错过,真是一场淮河流域的戏剧文化盛宴。”戏剧爱好者周超说。

  戏韵悠长,传承淮河文化

  “一次性听到这么多种戏曲,真是太过瘾啦!”11月21日晚,56岁的市民徐女士在汇报演出现场连发5条朋友圈,为表演者点赞。

  本届展演周,有两个节目来自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分别是演员姜美丽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许茹霞演唱的豫剧《抬花轿》选段。

  “为了准备这次展演,姜美丽、许茹霞两位青年演员和乐队日夜排练,向来自五省的评委展示了阜阳专业院团的表演功底和文化底蕴。”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奎升说。

  作为淮河文化重要发源地,阜阳坐拥“千载名城、千古名相、千年伯乐、千万人民”的厚重底蕴,正全力塑造“千年文脉、烟火水乡、暖城阜阳”的文旅特质。近年来,阜阳大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打造淮北梆子、阜南嗨子戏、太和清音等“一县一品”,《永远的大别山》《风雨王家坝》《大国农匠》《利剑》《美丽大道》等一批有温度、有情怀、有质量的作品涌现出来。其中,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扫帚书记》《大国农匠》、太和清音《雨花英烈》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为主题创排的《大国农匠》,目前已公开演出近20场。”李奎升说,戏剧周不仅是观众的盛宴,也是戏曲人成长的舞台。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参加这次展演,既是一次难得的对外展示,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五天时间全团60余名演职人员基本都在现场,通过学习借鉴和充分吸收兄弟剧种经验,为推出更多高质量戏剧作品蓄积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太和清音作品《星辰大海》摘得第二十届群星奖,成为安徽省今年唯一一个获得群星奖的作品,也是阜阳乃至安徽继2016年淮河琴书《轧狗风波》后又一个获奖作品。

  “阜阳是皖北地区有名的戏剧之乡,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淮北梆子戏、嗨子戏的发源地之一,为顺利举办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活动提供了肥沃土壤。”此次展演小戏组评委、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黄新德说。

  淮河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南北各地人文资源哺育出丰富的文化样态,也孕育了豫剧、梆子戏、嗨子戏、花鼓戏等地方戏。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的举办,将五省戏曲资源整合联动,通过集中展演、交流互鉴、全民共享的方式,让淮乡戏韵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

  “阜阳城市很美,阜阳人很热情”

  好戏不仅在场内,场外同样热闹非凡。

  五天时间,除了台上献艺、观摩演出,不少演员还走向阜阳街头、公园、场馆和企业,感受“烟火水乡暖城阜阳”的城市魅力。

  “从万达悦华酒店到大剧院,每天都有中巴车接送,感觉这次活动组织得很周密,地方政府很用心。”湖北省襄阳市花鼓戏剧团业务团长田燕说,该团组织29名演职人员参加展演,最大的55岁,最小的16岁。“大部分演职人员是第一次到阜阳来,但是感觉很亲切,演出也很顺利。”

  “在阜阳这几天,我们去了双清湾公园、宋街和水街,品尝了阜阳小吃格拉条、田三卷馍,感受到了阜阳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河南省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板胡演奏员李毅说,阜阳城市很美,阜阳人很热情,以后有机会还要再到阜阳来。

  “阜阳与宿州同属皖北,文化接近,每次来阜阳都感觉跟回家一样。”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演员曹永礼说,泗州戏和淮北梆子戏都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这种交流,有利于创作更多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戏剧节目。

  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演达到了增进区域文艺交流合作、繁荣淮河流域戏剧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目的。同时,为优秀青年戏剧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营造戏剧界“大练兵、大比武”的氛围,引导青年戏剧工作者守正道、出精品。今后,将搭建更多平台,推动戏曲名家深入企业、校园、乡村,开展“零距离”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当戏剧周锣声渐远,淮乡戏韵再一次汇入时代洪流,从阜阳出发,顺大河上下,远播四方。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