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怀揣一颗仁爱之心,以热忱投身医学,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引领更多年轻医生传承国医精髓;他凭借一双妙手,轻搭患者脉搏,便能探知病灶所在,精准施治,解除病痛。他就是阜阳市肿瘤医院老中医杨干波。近日,“杨干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 为癌症患者点亮希望 11月22日早晨8点,阜阳市肿瘤医院老院区,前来找杨干波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只见杨干波端坐在椅子上,三指轻搭患者腕间寸关尺,指腹感知脉动,眼帘微垂,凝神细辨。片刻后,他缓缓移开手指,目光温和地望向患者,“夜间睡觉容易醒,手心会出汗……”一番话说得患者连连点头。 杨干波告诉记者,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只有准确说出患者的症状,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十多年前,30多岁的张先生在肝癌手术后找到杨干波,经他辨证施以中药。“第一年每天服用汤剂,第二年隔日一服……”在杨干波的精心治疗下,张先生病情稳定,不仅回归正常生活,还能外出打工。如今身体一有不适,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干波医生。在杨干波接诊的患者中,约三分之二是像张先生这样的癌症患者,且多为复诊多年的“老病号”。 “中医讲究整体,辨证施治。”这是杨干波从医多年钻研疑难杂症的深切体会。面对复杂病情,他总能灵活运用经典理论,辨证如理丝、用药如解结,帮助许多癌症患者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 年过七旬仍在求知 年过七旬的杨干波,在市肿瘤医院工作多年,退休后被返聘。 80多岁的陈大爷患肺癌,术后经杨干波中药调理,8年来未再复发。“杨医生在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看病。”陈大爷说,因为坚持治疗,他如今的身体已与常人没有差别。 随着知名度提升,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日益增多,疑难杂症也层出不穷。每当遇到一时难以找到较好疗法的病例,他常因不能及时为患者解除痛苦而自责。为了继续提升自己,他一有空就研读中医典籍,探寻破解之道。记者采访当天,他还在翻阅中药药理研究专著。 “医学发展太快,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杨干波说。他在学习中不断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 传帮带教,薪火相传 杨干波出身中医世家,祖父精于中医外科,父亲是安徽省名老中医。在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下,杨干波还没到上学年龄,就已开始背诵中药方剂与经典配方。父亲对他管教甚严,即便在饭桌上,也常会突然抽查他背诵方剂的情况。 怀着对中医的热爱,杨干波毕业后进入阜阳市肿瘤医院工作,并于1996至1997年间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中医肿瘤专业。如今,他已在中医学临床一线耕耘45年,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这些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若不发挥出来很可惜。我要用毕生所学为患者排忧解难。”杨干波说。正因如此,退休后他依然选择坚守岗位。 他始终认为,中医传承至关重要,必须将前辈积累的经验与良方一代代传下去。为系统传承中医诊疗技术,经申请,阜阳市肿瘤医院于2021年获批建设“杨干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中,杨干波带领年轻医生深入病房,仔细问诊、认真把脉,并不时现场讲解,毫无保留地传授临床心得。 为方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颍东区口孜镇中心卫生院挂牌成立了杨干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站。除在市肿瘤医院坐诊外,杨干波每周一、三、五都会到卫生院接诊,治疗中医科常见病,让居民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通过带教、查房、培训等多种形式,他积极培养中医传人,助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经过三年建设,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知,“杨干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批次中,安徽省仅有7个项目通过验收。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