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90后”新农人的“归园田居”

2025-11-26 08:13|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806|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梅飞|来自: 阜阳日报

  小雪过后,阜南县田集镇60亩西蓝花迎来开花结籽期,“90后”新农人李亭在田间忙碌。

  “今年的西蓝花长得不错,每亩6000斤跑不了。”随手拨开一丛绿叶,里面的西蓝花球型饱满、长势喜人。随后,他拨通手机,向安徽农业大学陈国户教授传递喜讯。

  “要注意霜霉病、灰霉病,湿度保持在60%以下。”电话那头,陈国户乐呵呵地交代着田管细节。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这季西蓝花采用穴盘育苗技术,土传病害少了,秧苗存活率提高到85%,即将分批上市。

  “能有这成绩,既靠专家团队帮忙,也靠科技护航。”田间,李亭配备了智能灌溉设备,通过手机APP就能控制浇水和施肥。

  “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西蓝花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精准配比养分,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除了育苗和灌溉技术革新,李亭还通过“智慧农具”定期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32岁的李亭,已扎根农业近十年。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相比,他的创业之路始终围绕“革新”二字展开。

  “传统种植靠经验、看天气,病害多、产量一般,遇上极端天气甚至可能颗粒无收。”正是这份对传统农业痛点的深刻认知,让李亭下定决心走农业技术革新的道路。

  2016年,李亭注册成立农业科技公司,迈出了规模化、科技化蔬菜种植的第一步。

  为了掌握核心技术,他多次前往山东、浙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取经,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育苗技术,取代传统的撒播育苗模式。

  就拿穴盘育苗来说,这种技术能精准控制每株秧苗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基质经过高温消毒,从源头杜绝了土传病害。培育的秧苗根系发达、长势均匀,移栽后缓苗快,抗逆性显著提升。

  近年来,安徽省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的“两强一增”行动。在本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李亭的基地建起了数字育苗工厂、储藏冷库、可移动苗床、自动喷淋系统、可视化物联网体系。这些真金白银换来的“新农具”,让种地变得更有科技感,也更加轻松。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李亭的创业版图不断拓展。今年,他在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投资建设蔬菜育苗基地和脱毒苗扩繁基地,项目占地面积50亩,配套建设种子处理车间、检测实验室、高标准温室大棚等设施。

  “脱毒苗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市场需求非常大。”李亭介绍,两个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建成使用,可年培育优质种苗5000万株,不仅能满足自身种植需求,还能供应周边种植户,带动更多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农业创业不能墨守成规,要敢想敢试,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激活土地潜力。”这是李亭常说的一句话。

  创业至今,他多次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先后攻克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优质高产栽培等多项技术难题,引进西蓝花、辣椒、板栗南瓜等多个优质蔬菜品种,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优化,实现“一年多熟”的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和亩均收益大幅提升。

  从传统农民到新农人,从单打独斗到带动一方,李亭用坚守和创新,在颍淮沃土书写丰收梦想。

  “只要扎根土地、勇于创新,农业创业同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谈及未来规划,李亭打算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让更多农户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一起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