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颍东“焕”新

2025-11-26 08:21| 编辑: 朱大虎 | 查看: 1238| 评论: 0|原作者: 全媒体记者 梅飞 通讯员 武艳 吴宇|来自: 阜阳日报

在颍东区安徽中科昊海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充气区内,气罐车正充装特种气,准备运往外地企业。全媒体记者 庞诚 摄


  煤炭是黑色的?不,它也可以是白色的、透明的。煤炭只能是燃料?不,它也可以是尼龙面料、特种工程塑料……在颍东,一块黑煤演绎“万千可能”。

  打破惯性思维,向创新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今年前三季度,颍东区GDP增长6.7%、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连续21个月居全市前三;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增速居全市前三。

  “坚持以创新破解难题、以创新创造奇迹,是颍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颍东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朱启峰表示,答好省委“创新之问”,颍东将进一步打开脑洞、创新思维,真抓实干、创先争优,努力让产业集群更具竞争力、科产融合更具深度、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为阜阳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中走在前作示范贡献更多颍东力量。

  新路径

  以产业之兴铸强发展硬核

  形成涵盖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在内的150多种核心零部件产品矩阵,实现从“跟跑者”到“并跑者”“超越者”“领跑者”的连续跃升。

  这是安徽普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落地颍东后,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面对机器人核心部件行星滚柱丝杠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口单价高达1万至2万元的困境,普赢智能装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机器人“关节”部件这一技术壁垒,积极投身技术攻关。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省委“创新之问”提出:“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颍东区给出答案: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昊源化工依托省级技术中心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高校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其2000吨级半废锅粉航天煤加压气化装置创下超750天稳定运行的世界纪录,能耗降低15%;年产40万吨尼龙66项目一期投产,摆脱了对传统化工产品的依赖,实现从“原料输出”到“高端制造”的跨越。

  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中科昊海将昊源化工的工业尾气“变废为宝”,通过超低温提纯技术提炼出纯度达5个9标准的稀有气体,仅2021年就靠回收气体净赚近1亿元;

  杭摩科技利用园区基础原料,生产出神舟飞船保温层用酚醛树脂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前驱体,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向创新要效益成效明显。今年1至10月,颍东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44.5亿元、同比增长11%。

  农业领域的科技赋能同样亮点纷呈。

  颍东区以长三角市场需求为导向,在鲜食番茄产业中植入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科技元素,通过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精准调配水肥用量,让单个大棚优等果产量达8000斤,产品供不应求。

  从工业到农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颍东已建成75家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6家,2024年研发投入达5.3亿元,增速29.1%,居全市第一。

  新动能

  以机制之新激活发展动能

  兴产业从来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需要营造一个适宜企业扎根、吸引人才栖息的好环境,搭建一个集聚四方、各显其能的创新攻关舞台。

  省委“创新之问”提出:“如何适应招商新形势,进一步创新‘双招双引’的打法,引进落地更多的‘金娃娃’项目?”

  颍东以实践作答:跳出“单兵作战”的局限,以健全的机制汇聚资源,以精准的举措吸引要素。

  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昊源化工、杭摩科技等支柱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液氢示范工厂、填补国内空白的羟胺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开工建设,填补省内空白的差异化聚合新材料等8个项目陆续上马……

  今年1至10月,颍东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1.6%、同比增长11%。

  围绕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颍东区进一步梳理产业链图谱,摸清上下游“断点”“堵点”,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

  在绿色食品领域,颍东区皇氏乳业建成投产后,不仅成为阜阳工业旅游新地标,而且吸引了包括盒马鲜生、瑞幸咖啡、瑞典利乐等36家上下游企业竞相来阜考察。

  绘制图谱之外,颍东区还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在绿色食品领域,设立了10亿元的产业基金,与高校合作建设的生物科创园、阿尔兹海默症早检生物芯片、瑞士乳杆菌离子育种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招引来,更要服务好。颍东区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年度一企一策等“目标领航”定政策、季度与企业家联系会议抓推进、日常一线走访解难题,为企业在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事项,实施项目开工、企业开业前“综合辅导一次”等,项目开工周期缩减了31%,入企检查事项缩减了62%。

  得益于颍东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普赢智能装备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3个月,企业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追加10亿元投资建设机器人零部件生产项目。

  新项目带来新动能。今年1至10月份,颍东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99.8亿元、增长6.3%,越做越强的主导产业为颍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局面

  以作风之变打开发展新局

  创新是一场长跑,也是一条难走的路。走好这条路,没有过硬的作风,是难以抵达目标的。

  “把握好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能早干就早干、能多干就多干,干到最好、做到极致。”颍东区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功,唯有走实脚下的每一步路,才能一路向“新”。

  何以“唯实”?首先是改革要动真格。

  近年来,颍东常态化开展“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活动,引导干部跳出颍东看颍东,看清自身定位、赶超目标和追赶压力;

  通过务虚会“论虚求实”、外出考察对标先进、专题研讨碰撞思路,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思想,树立“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

  “唯实”,关键要干部真作为。具体而言,不仅思想要解放,行动还要紧紧跟上来。

  围绕产业链招商、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颍东创新推出“揭榜挂帅”活动,建立“练兵比武”擂台,以学促干、以干践行,着力打造“懂经济、通产业、善创新、敢担当”的干部队伍。

  颍东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颍东经开区入选省级亩均效益领跑者、颍东化工园区入选安徽省十强新材料产业园区(全市唯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阜阳前列……每一项成绩都彰显着思想解放的实践力量。

  思想有多解放,发展就有多开阔;作风有多务实,落实就有多有力。作风之变,为颍东高质量发展扫除了障碍、凝聚了合力。

  当“十四五”的奋斗足迹延伸至收官时刻,“十五五”的壮阔蓝图正待落笔起势。打好收官战、奋力开新局,颍东向“新”必定更加精彩。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