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阜阳市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尽快恢复春耕生产秩序。 《指南》明确,要稳定春播和全年粮食面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将做好春耕生产工作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通报考核结果,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要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和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粮食作物大灾保险试点,支持开展大豆期货价格保险,稳定农民收益预期,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春播和全年粮食面积。全市春播作物面积要保持在140万亩左右。稳定扩大全年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力争全市完成玉米播种面积39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200万亩以上。 要尽快恢复春耕正常生产秩序。落实分区分类细化农村疫情防控科学指导的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近期,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措施,稳妥推进脱贫攻坚及复工复产、稳岗就业等工作,受到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持续高度关注。截至3月11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和《安徽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围绕我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及复工复产等工作已累计播发报道152篇(条)。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安徽阜阳:人勤春来早 防疫不误农》《“两员”上岗服务 助力企业复工》,报道了我市战疫情、稳生产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效。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期我市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四大增收行动。继播发《各地陆续复工返岗 长三角地区第100趟定制务工专列开出》等新闻,报道我市稳岗就业的创新举措和精准服务之后,3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又在《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安徽阜阳:防疫脱贫两不误 多举措推进脱贫攻坚》为题,报道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一方面科学有序引导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扶贫车间优先保障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经济日报》也相继刊发《安徽阜阳为复工人员定制服务 方便600农民工坐上复工专列》《安徽阜阳:9.2万岗位助力贫困户就业》,对我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及稳岗就业等给予了重点关注。 此外,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和《工人日报》等媒体也积极跟进,对我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三项重大任务进行了持续报道。以县域为单位,抓紧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划小管控单元,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纠正偏颇和极端做法,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农产品销售等堵点,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春耕生产的影响。要尽快全面恢复农业生产秩序,保障城乡交通运输正常运转和农民入田下地正常出行,不得封路封村,确保农民正常下田、农机顺利上路、农资顺畅流通。抓紧动员农民下田,开展施肥打药、深松整地、播种定植、除草修剪等农事活动,推动春耕生产全面展开。 要切实抓好春季田间管理。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在加强“四情”监测的基础上,因苗施策,分类管理,看苗、看天、看墒调控肥水,落实促弱控旺措施,防范“倒春寒”、麦田渍害等灾害。要提前做好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药品和社会化服务应急采购准备,及早开展招投标工作,确保4月10日前采购到位。抓好春灌用水调度。根据在地农作物需水要求,做好春灌用水计划,加强灌溉用水调配。利用灌溉间隙,加快完善灌排设施,保障春灌用水。继续组织实施墒情监测,应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墒情监测网络体系,为指导农民适墒播种、抗旱保墒、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指南》还就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大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扎实开展指导服务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