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在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化危为机

2020-4-17 09:21| 编辑: 刘黎 | 查看: 2336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方松高|来自: 颍州晚报

      编者按: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条重要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打好防疫阻击战,也打好发展主动战,在逆境中逆势而上,奋力夺取“两条战线”的“两个胜利”。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主动作为 化危为机”,对话部门、企业、商户等,梳理各类经济体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奋力实现目标任务的进程,透视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百姓生活等方面变化。
  
  阜阳青年电商产业园内一企业借助“直播+电商” 模式,助力产品多渠道销售。记者 王彪/摄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着各地决策层的智慧与担当。
  
  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着怎样的情况?在疫情带来的危机中有什么机遇?怎样抗疫情、补短板、保目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战线”的“两个胜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副主任裴忠义、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邢勇。
  
  问:众所周知,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请问疫情对我市经济运行的影响怎样?我市当前经济运行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优势?
  
  答:同全国、全省一样,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市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供需两端受到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今年以来,我市主要指标明显回落、项目投资推迟延缓、消费服务损失较重、财政金融波动较大、外贸外资明显受阻等。
  
  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见效,有利因素加速集聚,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目前,工业企业复产接近常年,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新型业态模式逆势成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场供给价格总体稳定等。
  
  全面、辩证的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
  
  尽管前两个月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我市的后发优势、人口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没有改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惯性和潜在潜力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加速恢复,并有序回归常态。
  
  问:我市当前面临风险挑战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市发改委对下一阶段工作有哪些计划或建议?
  
  答: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义重大。下一步,将尽最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经济发展的年度目标,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包括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一是要全面落实现有政策。系统梳理今年以来我市出台的支持经济发展政策,形成政策清单,通过“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二是要调整完善我市政策体系。系统谋划扩大信贷投放、促进服务业发展、房屋征迁货币安置等政策举措,形成政策“组合拳”。
  
  要强化扩大有效投资的项目支撑。一是狠抓在建项目。全面落实《阜阳市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深入实施六大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加快西湖景区一期、阜阳机场扩建、“百巷改造”等重点项目。二是狠抓项目开工。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行新开工项目“3个月滚动计划”,逐月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切实做好招商项目落地转化工作。
  
  同时,要聚焦消费服务行业的全面回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及早做好小长假短线游、周边游、乡村游的宣传推介,加快旅游市场复苏。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打造集仓储物流、网络销售于一体的农村商业服务中心。
  
  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加快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支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水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13581”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要有效拓宽居民增收的多种渠道。有序恢复线下招聘,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就业岗位,有效吸纳就业。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及时审核发放有关补贴。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四大增收行动,落实好行动方案和35条扶持政策,不断增加困难群众收入。
  
  问:项目好比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筋骨,是支撑发展的“台柱子”,牵住了项目这个“牛鼻子”,城市的发展便有了底气和动力。所以,要发展重点项目是重要支撑。请介绍一下我市今年以来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答:继2月26日、3月25日后,4月15日,我市在阜合产业园再次举行重大项目开复工仪式。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省“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有关工作部署和省项目开工三个月滚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的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市在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工作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疫情防控以来,我市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加大新建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复工,新开工项目90个。15日集中开工的28个项目,涵盖工业、服务业、农林、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总投资16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4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0个,总投资1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亿元,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阜合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罗特中国高能碳纤维飞轮储能系统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南都华铂年处理2.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项目。这些项目成长性好、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关联产业强链补链,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总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续建重点项目尽快复工,尤其是政府性投资的医院、学校等急需复工的公益性重点项目,优先组织复工。同时,进一步梳理摸排全年计划开工重点项目,逐个制定详细开工计划,强化新项目谋划和编制,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