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分类分批、错时错峰开学的原则,高二年级,初二年级,小学四、五、六年级,将于4月26日返校复课。高一年级,初一年级,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小学一、二、三年级5月6日前做好返校复课准备。 开学后,师生是否需要体温检测?在校需要戴口罩吗?手部卫生有什么具体措施?学校办公场所如何清洁消毒?公共食堂如何安排就餐?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时该如何处理?……针对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昨日专访了颍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家长即接(送)即走 复课后,学校严格控制访客,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一律不准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校的,应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做好登记和防护措施。 那么家长接送孩子怎么办?据悉,学校将安排好上下学时间学生家长的疏解引导工作,通过划定家长等待区、实行错时上下学等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告知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即接(送)即走,不聚集停留。 提醒家长:加强自身防护,尽量减少外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外出,做好防控。学生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家长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学生也应居家隔离观察。 复课前全面消毒 复课前,学校将对校园大环境、教室、办公室、公共教育教学馆室、食堂、宿舍、厕所、电梯、楼梯和扶手等场所全面消毒(地面用84消毒液消毒,课桌椅、窗框、楼梯扶手、门把手用酒精消毒)。 教室、自习室、实验室等公共教学区域地面每日消毒2次。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不少于3次。 开学后,学校内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不少于3次。除特殊天气情况外,教室、办公室将保持开窗通风。 除此之外,为保证学校疫情防控力量配备,教育与卫健、疾控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卫生人员和校医安排,充实学校疫情防控力量。 错时安排上课,拆分班级 开学后, 学校实行相对封闭的班级管理措施,错时安排校内各班级作息时间,在入校离校、课间休息、用餐、如厕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减少学生跨班级交叉来往。 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学校在校门附近要通过设置一米线、临时观察点等,分散校门口待检人员。 开学后, 学校将按照防疫期间每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1米的标准,通过拆分班级、现场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符合规定。 至于体育课教学,将采取避免聚集性和接触性体育运动,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加大人员间隔。 师生一日两检,佩戴口罩 目前,学校已建立师生员工假期行踪和健康台账,掌握其14天内健康状况,坚持身体健康状况“晨午检”“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相关信息接入疾控中心信息报告系统,纳入市民健康状况大数据库管理。在防范新冠肺炎的同时,积极做好春季其他易发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复课后,每日在校教职工、学生,将一日进行两次体温测量。教职员工及学生在校内要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遇异常情况,落实隔离防护措施 师生入校检测时,如出现体温异常,将由专人带至临时观察点观测体温,按规定流程送发热门诊。学生出现状况,将及时联系家长。 对在校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和腹痛等可疑症状人员,将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应第一时间通报学生家长,并按相关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安排处置,就近送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师生员工家庭及密切接触人员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居家隔离观察。 校园内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根据教育、卫健、疾控部门标准和机制,采取按班停课、按校停课、甚至停学等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