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阜阳“地摊经济”系列报道之二 6月4日傍晚,市经开区裕安路西侧的人行道上热闹非凡,长约百米的道路两侧整齐地摆放着蓝色的遮阳篷,百余家摊贩在此聚集,售卖各类小商品,市民来来往往穿梭其间,挑选着心仪的物品。 “这里现在可热闹了,你要不要一起过来,咱俩晚上就不用做饭了。”骑电动车路过的市民韩海涛将车子停在路边,通过手机向家人描述眼前的情景,他感慨地对记者说,曾经路边摊随处可见,后因城市管理工作加强,摊贩踪迹难寻。而现在,随着有序放开占道经营,城市的烟火气又回来了,真好! “地摊经济”复苏,增加了就业,方便了市民,提振了经济,但对城市管理工作带了考验,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现场看到,市经开区城管执法局两名工作人员正在人行道外侧维护交通秩序、引导市民规范停车;每个摊位前,都摆放了干、湿两个垃圾桶,保证道路整洁。 “地面都铺了一层地板革,清理起来比较方便,门口有垃圾桶,大家都很自觉。”在2 号摊位经营眉毛鱼圆的代春华告诉记者,她卖小吃已有四五年时间,每天骑着三轮车走大街、串小巷,没有固定的场所,生意时好时坏。今年受疫情影响,她在家休息了好几个月,刚出门做生意就听说市经开区设置了临时便民摊点,“ 来到这里5天了,不仅收入比以前好很多,还不用到处跑了,很高兴。”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市容秩序管理难、环境卫生脏乱差、交通不畅等诸多难题,同时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恢复消费活力,市经开区于5月底开始试点推行“地摊经济”,在申寨社区设置了临时便民摊点。 消息一出,代春华等一批流动摊贩、无业人员就赶到社区报名。仅仅两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达到了300名。“申寨社区临时便民摊点共有各类商户115户,其中服装经营35户,其余为小餐饮、小食品经营户,直接带动400余人就业,可为周边5万余名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申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子雷告诉记者,摊点所在地曾经是一个停车场,地方较为宽敞,日常人流量不大,且毗邻居民区,选址于此既不影响道路交通,又方便了市民生活,实现了多方共赢。 “眼前这些商贩算是有了一个暂时的‘家’,但已经报名尚未获得摊位的还有170多人。”赵子雷说,首个临时便民摊点刚设不久,各项管理措施还在进一步探索、落实。下一步,他们将结合摊点运行的实际情况及社区居民需求,积极寻找合适位置,尽力帮助解决经营场所问题。 另据记者了解,在临时便民摊点的管理上,申寨社区积极配合市经开区城管执法局,一方面加强对摊位的管理,要求摊主签订“门前三包”,制定惩处措施,保证摊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另一方面加强对道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引导汽车、电动车车主有序停放车辆,保障道路畅通。 赵子雷表示,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管理下,临时便民摊点能够持续规范运行,为市民生活提供方便、为城市消费增添活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