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9:30,颍上县南照镇十里生态农业的种植大棚里,美女主播正通过手机直播,向网友们介绍这里种植的羊角蜜、线辣椒。 正在田里干活的工人张明英虽然搞不懂“年轻人天天对着手机自言自语是为啥”,但是这几年看着种植基地规模越来越大,自己的工资也“蹭蹭”上涨,也就不愿多问:“对俺们来说,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好了。” 不仅是张明英,在很多村民眼里,90后的十里生态农业负责人李亭确实让人费解: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毕业后却又回乡种地;选种、施肥、田管,干啥都要讲科学;工人想帮他多赚点钱,把稍次一点的辣椒掺到精品蔬菜里卖,他又以“要严把质量关”为由拒绝…… 村民想不明白的事,李亭心里清楚。 “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妇孺很难挑起发展现代农业的担子。”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的农学院毕业生,李亭对当前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更认为未来农业大有可为,所以他决定回乡创业。 2016年10月,李亭回到南照镇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第二年年初就种上了“8424”西瓜。 “我上学的时候就对甜瓜类别很感兴趣,选择西瓜主要是考虑有技术。”设想美好,可收成时李亭才发现,虽然西瓜产量不错,但种植门槛低,自己投入良种、使用有机肥种出来的高品质西瓜,在批发市场很难卖上好价钱。 一番考察、琢磨后,李亭又看中了正火的水果玉米。2018年年初,150亩水果玉米、几十亩苦菊种下地。可一茬下来,他又改了主意:“苦菊不适合我们这生长,甜玉米长得不错、市场需求也大,但老得快,采摘期正赶上麦收夏种,我们这的妇女、老人根本忙不过来。” 春去春又回。两年的摸索,终于让李亭捋清了方向——先根据市场决定生产计划,再通过成熟的选品育苗种植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生产适销对路的好产品。 “这是一个农产品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好产品稀缺的时代。”李亭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市场缺的是好产品。“将次的产品打包到精品产品中,实际上会失去合作伙伴,所以每次有新人上岗,我都要着重给他们说‘要严把质量关’。” 方向定了,技术、经验也不缺,李亭又开始在电商上做渠道文章。 系统学习电商知识、组建电商团队、开展农村电商实战……搭上电商快车,2019年以来,李亭的农事越干越红火。去年6月,他带着电商团队,帮助利辛县一农户线上销售5万斤红薯;之后3个月,又陆续卖出自己基地生产的15万斤绿珍宝小南瓜、乡邻种植的3万斤黄桃和砀山产出的10万斤酥梨。今年3月,在不少农产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滞销的情况下,颍上县江店孜、王岗、建颍、杨湖等乡镇的3万斤芦笋,也通过李亭的电商渠道顺利出村进城。 “现在我们种植基地60%-70%的产品都是通过网上销售。”李亭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羊角蜜、辣椒上市以来,平均每天要发出1000多单快递。由于增加了打包工作,工人们的工资也从每天50元涨到了70元。 李亭是“新农人”,可眼下,找他咨询、合作的庄稼“老把式”却越来越多。李亭说,他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农民懂他、认可他,愿意跟他合作。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