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辞去高校工作 跳回农门带富乡邻

2020-7-3 09:30|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3037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张伟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7月2日早晨5点多钟,天刚亮,阜阳市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已经人头攒动。总经理马涛正组织贫困户采摘生菜、奶油毛白菜等时令蔬菜。随后,蔬菜被冷链运输车送往阜阳瑶海农产品市场配送点分拣配送。
  
  2015年初,马涛和妻子放弃大城市高校的工作,回乡开始创业之旅。他们创办的阜阳市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农民、贫困户、销售商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奔跑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
  
  不甘安逸回乡创业
  
  今年35岁的马涛,颍州区九龙镇庙前村人,父母都是农民。
  
  2004年,马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2008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从事行政工作。工作期间,马涛结识了来自河北的同事刘宁,两人相爱结婚。
  
  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的生活,马涛的岳母被医院检查出患有重症。此后4年,夫妻二人为了给老人看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正逢万众创业时代潮起,马涛夫妇决定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走出困境。在哪创业?马涛第一个想到的是回老家。
  
  父母在瑶海农产品市场做批发,在帮忙销售蔬菜的过程中,马涛看到商机。“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有时很不对称,有些地方滞销,有些地方却供不应求。”马涛和弟弟开着面包车四处考察。在河南省,他发现了一个盛产丝瓜的种植基地,质量好,价格便宜。马涛随即贷款购买了两辆货车,将收购的丝瓜送回阜阳销售,并成为这个丝瓜生产基地的代理商,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
  
  此后,马涛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农产品市场和生产基地。到2017年时,蔬菜销售的利润已达数百万元。2016年8月,马涛注册成立了阜阳市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当年流转土地300亩,从事特色蔬菜的种植。
  
  截至目前,马涛在生产基地上的自有资金投入已达1200万元,配套有冷链设施、产品分拣包装中心、电商物流中心等。公司以阜阳瑶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大城市的商贩和超市,年交易额达3000万元。
  
  带动更多人致富
  
  看着远去的冷链运输车,67岁的贫困户张加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脸上乐呵呵的。多年前,张加林老伴、儿子相继触电身亡,儿媳改嫁,他独自拉扯小孙女生活。
  
  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他在村委会的介绍下到公司工作。“每天除草、收割、日常管理,男工100元,每个月还有200元奖金以及米面油等。”张加林说,如今他一年收入约3万元,而且公司还赞助孙女上学期间的费用等,他早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
  
  像老张这样的贫困户,公司共有15人,人均年增收1.6万元至3万元。基地流转103户的土地,每亩地每年租金1300元,其中贫困户4户共计16亩。
  
  除此之外,基地还时不时会来一些特殊的“员工”。他们是附近的贫困户和一般村民,专门来基地学习蔬菜的种植技术,并在基地免费提供的大棚内实习。实习期满后,他们可以回自己家从事蔬菜种植,所生产的蔬菜可直接销售给万联公司,实行保底价收购。
  
  “目前我们培训的农民已达1000多人次,争取让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马涛说,他与三合镇井孜村、三合居委会等6个村集体商议将一部分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定期分红。仅去年就为这些村集体实现增收20.8万元,涉及贫困户131人。
  
  当前,马涛和妻子刘宁正谋划“颍州区三合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发展循环。
  
  “加万联,连万家,大家致富一起发。”在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展板上有这样一句话。马涛说,这有点像顺口溜,难登大雅之堂。但工友们却说:这句话挺好,写出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