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红薯不仅大小均匀、产量高,最重要的是好吃,卖价比普通红薯高。”这两天,位于界首市泉阳镇的安徽丰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红薯正值上市,示范园负责人王艳杰一边组织工人生产,一边与商超对接联系市场供货。 近年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安徽丰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繁育脱毒红薯苗,销售到省内外。在这里,“土坨坨”红薯、马铃薯被栽种到了豪华钢构大棚内,变成了“金疙瘩”,是村民增收“好帮手”。 记者在示范园看到,一座座钢构大棚内,农民正在忙着采摘脱毒红薯,然后装箱上车发往商超。“我们采用的是一体化的钢构大棚,每座造价6万余元,不用人工施肥浇水,工人只负责采摘和捆扎。” 王艳杰说,一般在脱毒红薯苗剪苗和采摘红薯时用人较多,每人每天收入50元到80元不等。 示范园目前流转土地4000多亩,种植马铃薯、红薯,以及脱毒红薯苗繁育,带动周边的群众和贫困户在基地里就业,让他们有稳定收入。目前,泉阳镇马铃薯设施大棚绿色生产基地,已成为国内技术领先、规模较大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已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丰絮马铃薯”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特色产品。此外,示范园正在申请甘薯、紫甘薯、西瓜、香瓜等绿色食品认证。 “我们公司给贫困户安排一些劳动强度不高、技能不强的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增收。”王艳杰说,目前,示范园内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有115户,长期在基地干活的贫困户有31人。 胡集社区居民王宗付今年70多岁,夫妻两人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全家因病致贫。2016年,王宗付将家中3亩地流转给示范园,自己还在示范园干一些轻体力活。“没想到我都70多岁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拿工资。”王宗付说,他长期在示范园务工,种植红薯、西瓜、甜瓜、马铃薯等,按照每天50多元计算,平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 “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专业的有技术的人来种。”胡集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居委会主任史俊峰表示,2016年,胡集社区顺利实现了脱贫出列。社区有脱贫户200多户,116户在农忙时节到示范园帮工。这两年,随着示范园不断发展壮大,胡集社区脱贫户实现了稳定增收,有效阻断了脱贫户返贫。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