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付出再多也值得

2020-8-12 09:13|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2458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治好 通讯员 李婉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这两天,趁着暑假,颍州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颍州区九龙镇庙前村扶贫干部申涛和同事们又忙着开展群众走访活动。
  
  辞掉大城市的工作,申涛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并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几年来,他帮助颍州区九龙镇庙前村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7%降至0.1%。
  
  贫困户的事
  
  时刻放心上
  
  1986年出生的申涛,曾在天津科技大学工作,大城市收入虽高,可他却一直想着家乡,并于2015年辞职回乡,后考入颍州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2016年,他响应组织号召到九龙镇庙前村驻村扶贫。
  
  参加扶贫工作后,申涛时刻把贫困户的事放在心上。贫困户姚邦荣丈夫早逝,儿子离婚后入赘外地,只留下她和上小学的孙女相依为命。一次,姚邦荣突发疾病,申涛把她送到六院检查,办理住院手续,检查结果不理想,后又把她转送到市医院做检查,确诊病因后,帮她办理住院手续并联系手术医生。
  
  渐渐地,申涛获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和信任,“有难题,找申涛”成了村里困难群众的口头禅。
  
  扶贫先扶智,申涛尤其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他说一定要避免贫困的隔代传递。平日里,申涛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义务给贫困户家的孩子补课。
  
  村民马怀龙患强直性脊柱炎,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子读高中,女儿初中毕业,一家人都在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发愁。申涛找到他们,联系慈善机构为他们送去4000元助学金,并承诺一直会帮助他们直到大学毕业。
  
  申涛还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助学活动,帮扶单位区政办捐资2万元帮助庙前小学改善教学条件;4家慈善机构和企业来到庙前村捐资助学,对1名大学生、5名中学生和4名小学生进行资助,还为村里100多名留守儿童送来学习用品。
  
  实现有能力的贫困户
  
  就业全覆盖
  
  申涛认为,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庙前村位置偏远,村里有不少土地闲置,还有留守人员没有工作,却没有企业愿意来投资。申涛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多次到企业推介庙前村,着力宣传庙前村的发展前景和优势条件,吸引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等到村入驻就业扶贫车间。
  
  村民张梅的丈夫早逝,留下体弱多病的她和当时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张梅感到生活没有希望,经常以泪洗面。扶贫车间建成后,申涛介绍张梅到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颍州分公司务工。在公司里,张梅勤勤恳恳,月收入1000多元,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此外,村里还给张梅介绍村级公益岗位,负责看护村里的林地,月工资800元。
  
  在各项帮扶政策支持下,张梅的儿子姚战东顺利大学学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张梅在扶贫车间也是越干越起劲,现在就想着多挣点钱,娶个儿媳妇。
  
  经过申涛等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目前村里2个产业扶贫基地和1个双创车间已建成运营,1个计划流转400亩土地的蔬菜种植基地正在洽谈当中。驻村企业先后流转土地300多亩,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近20户贫困户稳定就业,给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通过介绍务工、公益岗位和以工代赈等方式,庙前村实现有能力的贫困户就业扶贫全覆盖,产业收入和务工收入已经成为贫困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村里的道路畅通了,环境整洁了,群众富裕了,走在村里看到的是贫困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听到的是贫困学子朗朗的读书声,得到的是周围群众认可的目光。看到这一切的变化,申涛说,付出再多也是值得。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