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二郎镇居民王士林等3位盲人组成琴书演唱团,自己作词作曲,通过义演传递正能量,宣传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政策。(9月3日《颍州晚报》09版) “艺人苦,盲人苦,盲人从艺苦中苦!”农村以前流传的这句话,道出了残障人士从艺的辛酸。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农村的老艺人、贫困户等,生活均有了较大的改善。3位盲人自发组成琴书演唱团,通过义演传递正能量,既是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也是对党和政府一系列好政策的感恩。 脱贫攻坚让贫困户解除后顾之忧,具备从艺的基础。传统艺人学艺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养家糊口的能力,盲人等残障人群学艺更是如此。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观众口味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琴书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艺人也就失去了以此养家的基础。从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如果传统艺人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将陷入贫困之中。这一点在残障艺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此时,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广大贫困户增收、防止已脱贫人员返贫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后。当艺人和观众均衣食无虞,他们才能潜心从事自己热爱的艺术,艺人和艺术也因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制度保障。以前,琴书之所以在乡村盛行,是因为乡村的人多,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员大量外流,农耕文化衰落。乡村文化的匮乏和农民心灵日益荒漠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资源的外流,农村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如今,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将琴书等传统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传承与保护上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3位盲人艺人结合近几年开展的精准扶贫等工作,已经创作了一些反映新时代的作品,积极在各地演出,而且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我们相信,这样的作品和文化一定能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等各方面素质,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进一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建文明乡风,进而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