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传承文明之美

2020-9-12 10:1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60303| 评论: 0|原作者: 抱岩|来自: 阜阳日报

  文明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的一部分,文明的高低决定着城市品位的高低。每个物体包括建筑、市民、河流都能折射出文明的光辉,前段时间写一首短诗,题目是文明和每一个人相关: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散发出文明的光辉/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每个人都是一朵花/站起来的瞬间/看见彼此的盛开。写这首短诗的初衷是在创城的参与和见证中有了些许的感触使然,我相信文明的事物都自带光明,能够照亮夜晚的事物。
  
  我身处历史悠久的古颍州,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古人走过的道路,我现在走在上面,一个新人的脚印压着一个古人的脚印,两对脚印在时光和历史里握手。比如我在深夜走到奎星楼旁,会仰望,像仰望星空那样,在灯光的辉映下,古楼的风韵犹存,犹如一首被传唱的古体诗,在被我吟诵,它像星空中的月亮和星斗,在我的眼中,在一座城市,在一个安静的深夜,迸溅朴素灵动的光芒。我不禁心生仰慕之情,慢慢停下脚步,伸出手来,抚摸这斑驳的墙石,那些时光雕刻后的印痕有了各类动物背影的形状,它虽不发声,但我分明能听到它的呼吸,有着别致的韵脚,荡漾在微凉的夜风中。这是文明安静时的模样,它能带给我安静的力量。在深夜,我们拜访过文峰塔,我们在塔下的楼阁门前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朗诵戴望舒的《雨巷》,围观的人多起来,文峰塔似乎也跟着我们或苍老或青春的声音舞动起来。也许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吧,那一刻,总觉得月光是文峰塔的目光,我们每个人都被她笼罩在一个温暖如母亲般的怀抱里。
  
  今年7月我借调到宣传部门上班,正赶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热潮,我所接触的工作比在校园里要宽泛复杂多了,似乎一脚踏进生活的中心,和城市、文明零距离接触。我见证着建设者站在30多℃的高温下汗流浃背的背影,他们为了一座城工作至深夜,用披星戴月形容是最真实的写照;我目睹修路工人、电信公司的同志、志愿者、环卫工人都曝晒在烈阳下,他们像是捍卫文明的使者,他们虽然个头矮小,但是他们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宣传车和志愿者穿行在大街小巷进行广泛宣传,办公室隔壁讲师组的建华兄每天下午,拎着文明宣传资料和简易音响,肩挎着相机,准时到社区进行文明宣讲。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城市的市民,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也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他们是文明的倡导者,也是文明的守护者。我敬畏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物质和精神是文明的双重身份,打造我们的人居环境,更要提升我们的精神内涵。
  
  创城关乎每个人,一座文明的城市使每个人受益,文明的城市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恪守。《晏子春秋》里写道: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之所以比野禽野兽尊贵,是因为懂得礼仪。但丁在《论俗语》也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泱泱华夏的文明之根一直在扎根发芽,我们每个人都要敬畏文明,守护文明,传承文明。文明是一座城的灵魂,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一座城的文明之光发扬光大。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