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老百姓“钱袋子”更鼓了

2020-10-13 09:02| 编辑: 刘黎 | 查看: 45346|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宋玉洁|来自: 阜阳日报

  
  “钱袋子”鼓起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十三五”以来,我市以精准的举措和实干的作风,持续加快居民增收步伐。2015年至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缝纫机“沙沙”作响,陈婷婷身旁的工作台上,加工成衣越堆越多。
  
  陈婷婷家住颍州区三十里铺镇,5年前,她来到位于阜阳经开区的安徽美源服饰有限公司工作。5年来,她从一名操作新手变成了熟练车工,工资收入也连年上涨。“企业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俺现在一个月工资4000元左右,效益好时能拿5000多元,工资待遇几乎是刚入职时的两倍。在家乡上班,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干活顾家两不误。”
  
  收入丰实、工作稳定、家庭幸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最直接的获得感。
  
  5年来,居民收入不断攀升。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4095元,增加到2019年的20700元,年均增长10.1%,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496元增加到32844元,年均增长8.7%,与全省年均增速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01元增加到13079元,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我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城镇居民占比较小。2019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全省保持同步,总体来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在全省领先。”国家统计局阜阳调查队负责同志分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较高的是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2019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速分别达到9.5%和10.8%,绝对值分别达到4934元和4602元。
  
  就业稳、经济稳,是持续增收的最大底气。“十三五”以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省位次始终靠前,持续稳快增长、实现争先进位。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8倍,培养技能人才1.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省前列,其中,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全省位次较2015年均有两个位次以上提升。
  
  大盘平稳、结构优化,收入的“蛋糕”越做越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跑赢”GDP,折射出民生改善的十足“成色”。
  
  5年来,民生投入持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2019年,全市民生类财政支出559.3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9%。其中,科学技术支出为7.2亿元,年均增长16.7%;教育支出118.1亿元,年均增长11.0%;卫生健康支出83.9亿元,年均增长1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3亿元,年均增长14.1%。
  
  5年来,居民储蓄快速增加。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93.6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为838.2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我市将继续采取扎实举措进一步鼓起城乡居民“钱袋子”,包括在农村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享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的增益;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利用闲置住宅等,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水平;在城镇大力支持万众创业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通过更多惠民举措,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