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跟着市场种 盯着需求供

2020-11-3 09:14| 编辑: 刘黎 | 查看: 17203|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宿飞|来自: 阜阳日报


  深秋时节,记者在颍东区部分乡镇采访时看到,不少群众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日,颍东区冉庙乡赵集村玉杰家庭农场的50亩甘蔗进入收获期,根根甘蔗杆型笔直、色泽黑亮,好像一排排士兵站立在田间。
  
  “前些年都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一般。两年前,在广西看到种植甘蔗效益不错,便从当地引回种苗和技术。”农场负责人张玉杰告诉记者,甘蔗每年出了农历正月种,过了八月十五收获,田管便利、产量高,且耐储存,可以一直卖到元旦前后。
  
  玉杰家庭农场的甘蔗主要通过网络销到阜阳周边及河南等地。由于名声传了出去,今年已有不少批发商赶到地头收购。“甘蔗长势不错,估算亩产3000根左右,每根批发价2元,收益相当可观。”张玉杰说,明年准备把种植面积扩大到70亩,“村里还有不少人跟我学习种甘蔗,意向种植面积达100亩。”
  
  张玉杰的成功体现了结构调整要紧跟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市各地大力优化种植结构,引导种植户扩大以蔬菜、瓜果、食用菌、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升。
  
  10月28日一大早,家住颍东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吕寨村的张兆海,将满满一车腌制的雪菜送往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随着天气日渐转凉,又到了各类腌制咸菜的销售旺季,张兆海的家庭农场也进入一年中较为忙碌的时段。
  
  从事蔬菜种植多年,张兆海深知蔬菜价格受市场、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以雪菜为例,由于种植周期短、产量大,上市期间全部售完不太现实,且到后期卖不上价。“本地人有食用腌制雪菜的饮食习惯,腌制后不仅耐存放,附加值也跟着提升了不少。”张兆海说,有了这个想法,他便研究起了雪菜腌制技术。现如今,他家的雪菜不仅口感好,而且价格实惠,受到周边超市、食堂的青睐。
  
  “俺一共种了150亩雪菜,按亩产4000斤算,利润在2000元左右。”张兆海介绍,后期延长收获时间,亩产量能达到万余斤,加工后效益更高。
  
  随着腌制雪菜畅销,张兆海又种植了20多亩豆角,每季产量可达6000斤。“市场价格高就卖鲜豆角,赶到大量上市后价格下降,俺就腌成酸豆角卖,价格又上去了。”为进一步发展,张兆海创办了兆海家庭农场,为自家产品注册了商标,“俺要努力干下去,争取打出个名来。”
  
  张兆海只是我市千千万万名农产品加工者中的一员。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我市始终把农产品加工转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把江淮“大粮仓”打造成千亿“大厨房”,有效提升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