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颍州区奎星社区的云建设获得过不少荣誉,“阜阳好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省岗位学习雷锋标兵”……但在他看来,最让自己骄傲的荣誉,是床头两张遗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两张证书属于云建设和他已经过世4年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已经完成了遗体捐献。如今,每当想念他,云建设便看看证书…… 父子同时签下捐献志愿书 云建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对生与死有自己的想法:人生短短数十年,要活得有意义。 退伍返乡后,云建设成为一名工人,从1997年起他便参与义务献血,迄今已经20余年。2013年,云建设从媒体上看到苗为民的相关报道,这位老党员的大爱无疆让他深为感动,便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他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后,还带动了年过八旬的父亲云万法。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患了一种怪病。”云建设说,父亲从小左半边身体便没有排汗功能,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愈加严重,多次求诊却始终没有查到病因,“父亲就想着,去世后将遗体捐献,让医学专家早日揭开谜团,为更多人解除痛苦。” 2013年12月3日,在苗为民爱心社及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父子俩同时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云建设永远忘不了父亲离世的那一天。2016年12月23日中午12点半,正在单位加班的他接到了家人的电话,称父亲不行了。等他赶回家,父亲已经停止呼吸。 云建设强忍着悲痛,和家人一起简单收拾了父亲的遗物,并按照他生前的遗愿拨通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晚,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赶到阜阳,接走了云万法的遗体。 按照流程,云万法的遗体被用于科学研究,眼角膜等器官则被用于救治病人。后来,他的遗体骨灰被安葬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一角。那是一座棱形的墓碑,上面被刻满了来自全省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姓名。“云万法,安徽阜阳,2016年12月23日完成遗体器官捐献”字样,成为老人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印记,也成为他鼓励后人弘扬大爱的见证。 如今,每当想父亲时,他便会找出自己和父亲的荣誉证书翻看。“母亲早逝,父亲靠做小吃生意将几个子女抚养长大,虽然他一生清贫,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