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哲介绍了“十三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哲 平均浓度 达到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全市PM2.5浓度从2017年的6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51.2微克/立方米,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加,“阜阳蓝”时常刷爆朋友圈。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11位。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PM2.5平均浓度达到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今年6-9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8天,较2019年同期增加25天。 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100% 全市10个省级工业集聚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稳定达标排放;已建成11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3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 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趋于好转,列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均值连续多年全部达标,优良率连续多年100%,已累计获得省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5400万元。今年1-10月份,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 我市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对全市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按要求规范设置隔离防护设施、界桩、界碑和相应的标识标牌,实施依法保护。在茨淮新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定期巡查制度,区生态环境分局两周一巡查,市生态环境局一月一巡查,一旦发现保护区内存在农业种植、网箱养鱼、畜禽养殖、砂石码头等违法设施,立即通知属地政府和相关责任单位及时采取清理、拆除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从监测的数据看,近年来,我市9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100%。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废物基本实现了集中化、无害化处置。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或因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2015年至今,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基本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其中:14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13个;454件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转办群众信访件全部整改销号。要求今年底前完成整改的94个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上报完成84个;677件省环保督察转办群众信访件已整改销号570件。剩余问题正在有序整改。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