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现代产业,把工业经济做强、产业链条做实、新兴产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优、数字产业做快,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这在全市干部群众尤其是产业界人士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全会总结产业发展成就客观、描绘产业发展蓝图目标清晰,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立足各自领域做好现代产业发展工作,为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作出新贡献。 “这是市委培育壮大现代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市推动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市发改委主任高文军说,“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抢抓“长三角、高铁市”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产业项目建设年、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等,“554”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动能增强;阜阳界首高新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太和县现代生物医药、阜合现代园区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积淀了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建设的基础优势。 高文军表示,下一步,全市发改系统将继续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发挥阜阳“左右逢源”的产业承接优势,在培育本地特色产业企业的同时,推进招大引强等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构建“554”产业发展格局,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将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经信局局长韩烁表示,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部署,继续强化工业首位意识,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升级工程、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重点项目提升行动,持续做大工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促进重点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 “在市委市政府确定‘一企一策’培育之后,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又强化了工业首位意识,我们的发展信心更坚定、劲头更足。”安徽昊源化工是首批纳入我市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工程的企业,目前正加速转型升级,带动了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的能源化工产业集聚发展。企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项目建设和转型升级,力争三年内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并持续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全市能源化工产业规模。 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现代医药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省首批1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近期引进了多个项目。太和县经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基地将加快与上海张江、江苏泰州、浙江余杭等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合作,承接北京、深圳、上海、武汉等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化学药和原料药,引领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量质提升,夯实打造国家级有影响力的医药基地基础。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