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临泉1月26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今天,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在讲话中提出,迈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必须永葆前行定力,在推动发展上提质增效。
 

  提质提效靠产业发展,产业兴,则县域兴。今年临泉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加快转身成为关键词。

 

  传统产业“新”起来。数据显示,临泉建成国家级标准示范园2个,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5个,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4.2%;

 

  临泉农产品“上线进城”销售额达23亿元;碧根果食品产业园、中原牧场冷鲜城开工建设,500万头生猪养殖及屠宰深加工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牛羊产业研究院……县域经济产业谋篇布局,安徽第一人口大县临泉做了一系列探索。

 

  “中原牧场”:激活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县域实践

 

 

  在临泉,每10个老百姓中就有2个养羊。“上海的牛羊肉,大都产自临泉。”这是临泉百姓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临泉,老百姓有养羊养牛的传统,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临泉每年夏秋两季产生的小麦、玉米秸秆约90.54万吨,牛羊以秸秆为饲料,成本低、疫病少,还可以消化巨量秸秆,这样看来,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经过专家深入实地调研和论证后,临泉县委、县政府在2016年提出打造“中原牧场”计划。

 

  临泉县编制并实施了《打造中原牧场加快绿色肉羊产业发展2611行动计划》等产业发展规划,为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加快“中原牧场”建设步伐。

 

  中原牧场牛羊肉交易大市场。央广网发 临泉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规划外,还少不了科技支撑。临泉县设立了中原牧场专家组,养牛养羊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拨打“科技110”求助。安农大、安徽科技学院以及当地农技中心的专家随时接受咨询并解答。

 

  建成不久的中原牧场牛羊交易大市场已正式开市,日均交易肉牛、肉羊数百头(只);安徽绿帝食品、安徽毅达食品两家牛羊肉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年可屠宰加工肉牛、肉羊40万头(只);中原牧场冷鲜城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可投入运营;总投资38亿元的天邦汉世伟5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临泉走出了一条低碳循环、农牧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好路子。

 

  电商新业态,孵化新农人。中原牧场发展投资公司还整合全县农产品,帮助农产品“上线进城”, 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2020年6月,临泉县不少从事电商产业的年轻人,成立了临泉县网商协会。有了协会,电商产业发展更加有秩序、有规划,更多人获益。

 

  临泉县还出台了《临泉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原牧场”管理实施细则》,启用了“中原牧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以此带动企业品牌和行业品牌发展。

 

  草莓产业:从300亩到3000亩的背后

 

  加快农业转身,临泉改变了过去仅仅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历史,转向新的领域、新的发展空间。

 

  “黄岭草莓种植规模可以用快速扩大这个词来形容。”黄岭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赵子华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种植规模从2019年的300亩发展到如今的近3000亩,有近百个种植大户。

 

  在前洼村放眼望去,四周是成片的草莓大棚,而2018年前,这里种植的只是单一的小麦和玉米。

 

  黄岭镇草莓大棚。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下午2时,在黄岭镇博慧农作物合作社,新鲜的“红颜”草莓正装箱,准备发往郑州。

 

  每天晚上10点出发去南京销售草莓,第二天下午1点返回基地装货,这是福星农业合作社赵福星每天的日程。在南京江宁种植草莓20多年,他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草莓种植能手,2020年,他决定回到家乡临泉带动更多的人种植草莓。

 

  赵子华介绍,得益于土地流转奖补、带贫就业奖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使用、一村一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政策落实,以及近年来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草莓的销售渠道变多、效益也变好了,种植大户通过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的方式组团返乡创业,同时又带动一批本地种植大户,黄岭镇的草莓产业因此越来越旺。

 

  为使前洼草莓产业更规范、稳固的发展,黄岭镇政府还出资申请了“黄岭前洼”草莓商标,黄岭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工作人员也不定期到草莓大棚内检查用药、取样抽检农药残留,确保群众能吃上放心草莓。

 

  同样在黄岭镇前洼村,深冬时节,热腾腾的火锅里少不了一份可口的红薯粉丝。2013年开始,57岁的张姗岚种植红薯不打除草剂,使用有机肥,长出的红薯品质好,她又投资建设厂房进行红薯深加工,红薯加工后身价翻倍,做成粉丝、粉皮销售到市场上,这一产业利润比普通种植作物高出4倍。2021年,张姗岚愿望是:将“健康粉丝”打出知名度,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黄岭镇前洼村红薯粉丝在晾晒。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杂技小镇:临泉文旅产业的新承载地

 

  年初天寒,安徽临泉杂技小镇项目建设的“冬季攻势”却是如火如荼,杂技剧院-杂技博物馆、杂技小院、杂技广场、长官杂技大舞台、特色农家乐及民宿已陆续开放。

 

  布局文旅,临泉也有一片新天地。民间杂技艺术是该县另一张亮丽的名片。

 

  临泉杂技小镇。央广网发 临泉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文旅部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临泉杂技上榜。

 

  临泉县民间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自汉代起就在民间杂耍艺术出现。历史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目前,全县有专业杂技表演团队1200余支,从业人员20000多人,年收入5亿多元,成为临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2017年,临泉县投资5.03亿元,规划建设长官杂技特色小镇,这是临泉县走民间杂技艺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开始。

 

  在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杂技学校,处处活跃着苦练杂技的身影,压腿、踢腿、活腰、倒立,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着基本功。

 

  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杂技学校学生正在练功。央广网发 临泉县委宣传部供图

 

  侯杰是豪杰杂技艺术学校的校长,爷爷侯德山一生致力于临泉杂技事业传承和发展,如今,他也承担着为临泉杂技生产新鲜“血液”的任务。2009年创立学校以来,已输送多位学生走进各省市专业的杂剧院团。

 

  为带动临泉杂技小镇发展,县政府出资将临泉的杂技艺术学校迁至小镇,成为小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练功,孩子们在杂技艺术学校里也接受义务教育,学习文化课程。

 

  “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和财富,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长官镇副镇长程晓曼介绍,长官杂技小镇以临泉民间杂技表演为重点,融入红色文化、晋商文化、清真文化等元素,打造看杂技、听戏曲、访古迹、品美食于一体的现代旅游小镇。

 

  在县城西北角泉河与流鞍河交汇处、占地约3900亩的魔幻之都景区内,杂技与旅游融合的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项目负责人介绍,以《封神演义》而改编的大型封神主题4D魔幻秀《封神魔幻秀》将展现于观众面前,哪吒闹海、百战封神等情节在杂技演员的精湛演绎下,配以动人心弦的声光电效果,最能体现杂技与旅游融合。

 

  “用好历史文化、民间文化,让临泉民间杂技的艺术有更多的剧目创新,是杂技小镇未来运营的重要方向之一。”程晓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