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遭遇2020年洪水洗礼的蒙洼蓄洪区群众,这个年准备如何过?生产生活安排得如何?记者前去感受了一番。 蓄洪区群众置办年货忙 蒙洼蓄洪区内,碧绿的麦田一望无际,高大的庄台镶嵌在田野中……在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村民正忙着置办年货。 “你看,我家买了鸡、鸭、鱼、猪肉,炸了馓子,今天准备炸圆子。”村民郭华平指着挂在木架上的年货说,现在离过年还有10多天,牛肉羊肉过几天再买,过年吃新鲜的。 郭华平今年67岁,身板硬朗。在耕种好自家的5亩地外,还种了亲戚家的10多亩地,收入可观。 去年洪水,郭华平家的地受淹,政府按标准给予补偿。水退后,抢种的萝卜丰收,收入不比往年少。 郭华平和老伴在种好庄稼的同时,还要照看在镇上上学的孙女郭雨晴。 “大儿子一家在集镇上生活。小儿子在无锡打工,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郭华平说,小儿子响应疫情防控形势下“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今年过年不回来了,留在无锡过年。虽然今年过年家里少了两口人,但年货还要多办一些。“过了年,让在无锡打工的邻居带点腊鸡、腊肉、咸鱼,还有自己炸的馓子、绿豆圆,让在外地过年的儿子儿媳尝尝家的味道。” “两个儿子都在县城买了房,今年3月份就交钥匙了。”郭华平言语中透露出满足与欣慰。庄台上的这个大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充满希望。 59岁的村民在谋划着创业 住在郭华平家前面的王今桂,和邻居们一样,忙着办年货,准备过大年。同时,他还在合计着开办“老王农庄”的事情。 王今桂今年59岁,之前因病家庭贫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一边操持着4亩地,一边售卖着特色面食,还兼着村务监督公益岗位,再加上低保政策,早已顺利脱贫。 去年11月26日,王今桂的老王农庄营业执照办下来了,农庄主要经营餐饮、住宿、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垂钓和采摘等。王今桂合计着,春节后和乡亲们一起搞庄台文旅观光,虽然越来越多的村民搬离庄台住进了安置房,不过庄台作为蒙洼蓄洪区的特有景观,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江西省有七色稻和七色油菜,我已经与对方取得联系了,准备引进种植。”王今桂说七色稻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如果能引种成功,可以实现稻作文化、稻米保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到我家,看得细,问得也细。吃水用电有没有困难、生活物资能不能保障、儿子女儿工作情况等,亲切得很。”王今桂说,年轻时在外地打拼,梦想干一番事业,后因身体不好回到老家,没有了当初的斗志。“总书记在我家说的话字字落在心坎上,让我备受鼓舞,又有了干事的信心,我要继续迈开步子向前走!”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