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哦……”站在虾田埂上的李家玉一手抱盆,一手将饲料撒进池塘中,嘴里发出模仿鹅叫的声音。池塘上漂浮的大白鹅闻讯而来,争抢着吃食。 “原本差不多有100多只,都卖了,这几只是留下来看虾塘的。”李家玉是阜南县王家坝镇王家坝村龙虾养殖户,按照他的说法,等天气稳定下来了,就开始投放今年的小龙虾苗,“去年汛期遭受的损失,今年一定能赚回来。” 李家玉今年37岁,父亲过世早,母亲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于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李家玉看到周边地区的稻虾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便主动报名参加县农业部门组织的特色种养技能培训,学习了挖塘围堰、投苗饲喂、消毒防疫等技术。 2018年10月1日,李家玉在家乡承包了近百亩土地,正式开始养殖事业。养殖小龙虾、螃蟹以及大白鹅、鸭子等。第一年,由于技术不成熟和经营不善,李家玉没赚到多少钱,他在吸取经验教训之后,第二年顺利实现了较高的产量和出栏率。 为了解决龙虾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低问题,李家玉在自家的虾塘边硬化了一小块地,以自己的小名“小猪”命名,办起了集钓虾、采摘、烧烤等于一体的田园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光顾。“那时候,一到晚上这儿就灯火通明,顾客很多。”李家玉说,生意好的时候,每个月仅农家乐就有差不多十万元的毛收入。 李家玉忘不了去年王家坝闸开闸蓄洪前的那一夜。 “接到即将要开闸蓄洪的消息,当时心情就崩了,但只要政府需要,该牺牲就牺牲,大不了重头再来。”去年7月19日上午开始,李家玉便找来亲友十多人,赶到池塘帮着收拾相关物品。 冰箱、电视机、电缆、桌椅、微波炉、鸭鹅,能搬走的搬走,搬不了的一律舍弃,大伙儿齐心协力忙活了十多个小时,直到凌晨3点多的时候,才结束搬迁工作。7月20日8点30分左右,王家坝闸开闸向蒙洼蓄洪区分洪,滚滚洪水倾泻而下,养殖场也随之陷入洪水之中。 东西没有了,但创办养殖场几年来的经验和信心还在。洪水过去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李家玉很快开始了重建工作。不久前,他将自家养殖的鸭鹅全部卖出,赚来2021年第一笔收入,又在螃蟹池塘里下了蟹苗,备好了小龙虾苗,待天气晴好时投放。 李家玉计划,新打造的农家乐除重新硬化路面、修建简易房间外,再依凭田埂打造3到5处“水上木屋”,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增添几份意境。 “现在政策好,只要努力干,就不会穷着饿着!”望着不远处王家坝闸周边遍布的金灿灿的油菜花,李家玉眼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