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缝纫机前,35岁的女工张丽萍接过工友递过来的半成品衣服,简单加工后又传给另一名同事……记者在位于颍州区马寨乡的阜阳多彩服饰有限公司看到,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布料被加工成羽绒服、冲锋衣等。 “这边的风衣订单来自韩国,那边的毛呢大衣是要发往澳大利亚的。”指着已经打包好的服装,多彩服饰负责人张鼎笑着说,公司虽身处乡镇、名声不大,但因诚信经营、品质过硬,不少产品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去年,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实现销售收入2200万元。 “2010年,我所在的服装加工企业濒临倒闭,不得已只能自主创业。”谈及创业历程,张鼎感慨地说,当时在马寨乡租下的民房里,他拿着从朋友处借来的钱购置一批二手设备,聘请了13名员工,走上了创业路。凭借着在服装厂工作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人脉优势,张鼎的起步路虽然艰辛,但总算没有走弯路。“我们从创立之初,就始终严格把控质量,以品质和诚信树立了信誉,最终打开了市场。” 企业创办至今,张鼎经历了扩大生产资金不足、订单太多员工不足、发展较快场地不足等一系列困难,但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我始终相信,只要人努力,即便有100次摔倒,也会在第100次站起来。”张鼎坚定地说。 2019年,多彩服饰搬迁到马寨乡集中建设的扶贫车间内,租用了多栋标准厂房,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目前,公司已有员工200余人,可自行设计、研发、生产各类服装。”张鼎说,他们生产的羽绒服、毛呢大衣等产品在北美、欧盟等地十分畅销,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其中90%的份额由出口贡献。 漂洋过海的服装,为多彩服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但忧患意识较强的张鼎从未停止开拓市场。“境外疫情依然严重,外贸企业不可能不受影响。”他说,为了实现持续增收,多彩服饰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在维持国际市场的同时,做大国内市场,“我们预计今年能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其中约一半份额依靠国内市场。” “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张鼎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发展越来越快,打造自己的品牌正当其时。他将带领团队共同努力,争取早日注册商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持续发力,争取将标有自己品牌的服装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