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本地小麦进入齐穗扬花期。 “今年小麦苗情壮得很,你看这,没有一点点病虫害。”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村民赵精理用手拨开小麦植株介绍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赵精理是盛郢村的种粮大户,种了几十年粮食的他,从来没像现在对种粮食这样干劲十足。今年,老赵又流转了20多亩土地,规模扩大到了120多亩,在这些土地上,全部种了优质弱筋小麦。 “这个弱筋小麦品种比较耐涝,比较稳产,每亩地能多挣二三百块钱。播种有良种,也不用愁销路。”赵精理说。 盛郢村过去是个贫困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1亩,大家靠种植粮食仅能吃饱肚子。 “以前盲目地种,种什么种子也不懂不会,一亩地才产六七百斤,收入比较低。”村民任燕的话,道出当地小麦此前的种植情况。 2017年,一项民生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启动,安徽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支持省份,这也给盛郢村的粮食生产带来重要转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始派驻专家来到盛郢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志刚就是其中一位。通过多轮研究论证,谢志刚当起了技术指导员,带领大家尝试种植优质粮。 “开始群众有顾虑,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特别是在产前,精选优质的品种,每亩补贴30块钱。”谢志刚说,粮食生产过程当中,也有技术服务人员及时跟上,让他们感到种粮有希望,能够增产增收。 也就是在这时,种田“老把式”赵精理看到前景,决定跟着专家一起科学种田。这几年,仅种粮食,赵精理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如今,老赵已经成为科技种田能人,正带领着20多位村民一起,主攻优质小麦、优质水稻的种植。 为小麦量身制定的种植方案,实现了小麦产量高、品质好。同时打造了产供销一条龙的链条,盛郢村的粮食基本上还在田里就已经被预订一空。现在,盛郢村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亩。2020年盛郢村381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人均收入突破了11000元。 与之相伴的是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由以前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采用智慧农业系统精准安排农业生产,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小麦品种从以前的数十个优化集中到现在的4个,实现了品种的单一化发展。 “我们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品牌,直接把粮食变成产品,卖到北京上海等地去,让大家感到种粮能够真正增收,每亩增收都达到200元以上。”谢志刚说,通过提高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大家分享粮食产业发展的成果,共同致富奔小康。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