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暮春暖阳天,芍药展娇颜

2021-4-28 10:01| 编辑: 刘黎 | 查看: 1281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周姗姗 文/摄|来自: 颍州晚报

  
      核心提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末芍药始盛开。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芍药便是春末登场的最后一场精彩。在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500亩芍药渐次开放,遍地姹紫嫣红,如今正是观赏期。

      春末芍药正登场
  
  4月27日,记者一行从阜城界首路向北出发,沿着105国道,朝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一路驶去。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葛桥村大丰收合作社的这片芍药地。
  
  芍药就开在一排排高大的薄壳山核桃树下。红似火、粉如雪,团团簇簇、惹人喜爱。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在花海中徜徉,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画面。
  
  “芍药喜斜射光,耐荫喜干怕涝,非常适合林下套种。”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的葛翔是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这片芍药基地负责人。
  
  2015年,葛翔在闻集镇葛桥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526亩,种植薄壳山核桃,并在林下套种300亩牡丹和500亩芍药。眼下,芍药刚开花,圆滚滚的花骨朵占了大半。“4月下旬开始,第一批芍药开始盛放,花期10多天,‘五一’长假正是赏芍药的最佳时期。”葛翔说。
  
  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有“五月花神” “花仙”等美誉,既能药用,又极具观赏价值,是我国栽种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据了解,这片基地里的芍药分白芍和赤芍两个品种,其中,白芍开紫红色花,赤芍为粉色和红色。
  
  “名字不代表花的颜色,是从药性角度区分的。”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金继良说,芍药的根是一味中药。做药时,根部去掉外皮呈白色,为白芍;根部烘干不去外皮呈赤色,为赤芍。
  
  金继良表示,阜阳本地的土壤、降水、日照等条件非常适合芍药生长,尤其是沿沙颍河两岸、泉河两岸的沙质壤土尤为适宜。
  
  其实,除了栽种历史悠久,芍药也是“别离”和“多情”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情花”。《诗经·郑风·溱洧》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末芍药始盛开。如果说牡丹是花中之王,那芍药便是春末登场的最后一场精彩。在颍泉区闻集镇葛桥村,500亩芍药渐次开放,遍地姹紫嫣红,如今正是观赏期。
  
  芍药成增收致富产业
  
  每年,芍药只盛放短短10余天,劳动人民也在此时展开与大自然的时间竞赛。
  
  4月27日早上5点,葛老营村的王爱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他们来到地头,趁着露水未干、太阳还没爬上来,忙着采摘最新鲜的芍药骨朵。
  
  上午9点,王爱秀夫妇开始转移阵地。在工作车间,他们把辛苦采摘4个小时的5000多枝长杆花骨朵进行精简、扎把。
  
  “每把工费0.25元,每人每天能扎450把,工资100多元。”王爱秀说,他们夫妇俩已经在这里做了四年。每年从4月初牡丹开花,忙到5月10日前后芍药花期结束,贯穿两种花期。
  
  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花期,开拓鲜切花市场,是市林业局和闻集镇政府为基地牵线搭桥做的产业拓展。“以前我们种植芍药以根入药、籽育苗为主,盈利有限,一亩地市场价值3000多元。”葛翔说,如今做鲜切花每亩市场价值8000元,外加剩余价值,一亩地产值就达10000多元。
  
  据了解,今年基地的牡丹售出600万支切花,目前芍药已经售出150万支。预计“五一”时芍药达到峰值,每天需要150多人同时加工切花。“一个多月的花期,每人就能收入4500余元。”葛翔说,四年间,基地带动300多位贫困户就业,还以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当地居民投资分红。
  
  下一步,葛翔打算引进种植重瓣芍药,实现更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价值。
  
  这些地方也可赏芍药
  
  颍东区正午镇
  
  时下这儿的芍药纷纷开放,姹紫嫣红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感受春末最后的花季。
  
  颍州区九龙镇
  
  这里的百亩芍药竞相开放,分白芍和赤芍两个品种。
  
  阜阳植物园
  
  此时近千株芍药正在开放。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