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受骗了! 直到现在,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我是记者,还一直是个谨慎的人,平时做了不少防范电信诈骗的新闻,也跟着公安部门采访过相关案例,对一些宣传口号已经倒背如流,自恃“刀枪不入”。 结果,和我以前的采访对象一样,稀里糊涂走上了骗子的套路,干脆利索地给对方发了钱。前后不过几分钟,几百块钱没了,当真是,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我到底是怎么被骗的?事后才慢慢想明白…… 交资料费,挺急的 傍晚,我正在刷微信。突然,信息提示孩子的班级群有消息。孩子的事,可不敢耽误,赶紧点开,一看是一条交费通知。 “@所有人尊敬的家长们:各位家长晚上好!学校通知订购新学期学习资料加复习资料(黄冈)系列知识习题以供复习使用,各科目都要对应的套卷,需要资料费398元,请各位家长以红包形式发到群里,并在群里备注好学生的名字,我负责统计人数。谢谢各位家长配合。”“各位家长收到请回复。” 紧接着,还发了一张图片,告诉家长398元以红包形式发群里,个数设置为2个,备注好学生姓名。 我看是“班主任”发的,就没多想,赶紧回复“收到”,其他家长也纷纷回复。 “@各位家长不会发的看图片上发,记得备注好孩子的名字,谢谢配合。”“@各位家长收到的请尽快帮孩子缴一下费用,等下要上交给财务室。”……“班主任”不停地催家长交费,显得非常着急。 不到一分钟,就开始有家长将“资料费”发到群里,我肯定也不能落后,便紧跟其后。发了红包,还在感慨,“班主任”还发了操作步骤图,挺细心的。 多出一个“班主任” “大家先别发红包!我看这不像是班主任的微信。”“红包我先收着,回头再退给你们。” 不一会,一位细心的家长感觉有蹊跷,“这条通知的行文不像是班主任的。”他一查发现,群里有两个“班主任”,微信名一样,只是头像不同。他一边联系班主任核实,一边抢收家长发的红包,并提醒大家。 见有家长在群里抢红包,“班主任”质问起来:“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抢发给老师的红包?”“你如果是班主任,就接我的微信视频电话。”这位家长差点跟“班主任”吵起来。 其他家长看情况不对,不再发红包。但“班主任”仍不放弃,还不停催家长交费。但他每催一次,就有家长提醒:“这个不是班主任的微信。” 10分钟里4名家长上当 这时,我脑袋嗡嗡响,感觉情况不妙。立即点开自己发的红包,发现早已被抢,且是两个昵称很奇怪的人抢的,根本不是班主任。 上当了! 没多想,我赶紧把截图发到群里提醒大家,不要再发红包。 这时,“班主任”见骗局被揭穿,仓皇退群。 10分钟里,“班主任”发了近70条催费信息,有4名家长发了红包。被机智的家长抢回两个红包,4名家长被骗近1200元。 骗子怎么进的群? 事后,我查看聊天记录发现,这个假“班主任”是在前几分钟刚进的群。进群方式是一位学生家长分享的二维码。骗子进群后,又分享二维码给同伙。这样两人就可以同时抢家长发的红包。 发现这个情况后,大家开始询问给骗子分享二维码的家长。该家长也很纳闷,称自己并没有分享。“我是知法守法的人,不会乱分享的。” 大家正在讨论时,又有一人通过上述家长分享的二维码进群。 “骗子太嚣张,刚骗过人还敢再来。”家长赶紧提醒群主,不准陌生人进群。 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位家长的微信被盗,导致班级群二维码外泄。骗子还进了该家长另一个孩子的班级群行骗…… 事后,班主任见班级群有很多未读信息,点开看后才知道被人冒名诈骗。就提醒家长:“请大家注意,咱们班今天没有发任何收费信息。已经报警,正在调查。” 事后回想,太反常了 我回想了一下,这件事有多个反常的地方。 首先,学习资料都是学校统一配备,不另收费。班主任也从没在群里收过钱。 其次,骗子让一次发398元,分两个红包。如果是班主任收,只能收其中一个,另一个是收不了的。 还有,骗子不停催家长交费,学校各项工作都是有计划的,不会突然要求班级限时完成某项工作。 但事发时,这些都没有考虑到,只是看“班主任”发通知,想都没有想就交了钱。一是对老师信任,二是对孩子学习费用的支出不会迟疑。 我还得知,这次连在公安部门工作的家长也受骗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这件事也告诉大家,再小心谨慎,也有可能走上骗子的套路,电信诈骗防不胜防,一定要谨记! 一看是老师的微信家长的防备心就弱了 “骗子冒充老师进群,家长一看是老师的微信,防备心理就弱了。”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近期有不少冒充老师混入班级群向家长索要书本费、培训费、资料费等进行诈骗的案件。 他提醒,家长看到后不要立即转账,等待核实清楚再转也不迟。如果发现被骗,请立即报警。 核实核实再核实 1、核查成员。对班级群成员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立即清除出群。 2、身份辨别。如班主任在群内收费,先查看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昵称,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交费前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3、好友识别。添加好友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申请加好友时的备注仅是参考,不可全信。 4、严格管理。家长不随意向陌生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5、举一反三。对生活和工作中加入的各种群提高警惕,发现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