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的一天,在界首市代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内,一场名为“雷锋的故事”宣讲会,让现场数百名师生听得入了神。 那天,站在台上演讲的于修波笃定,为孩子们讲好故事将成为他余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春去秋来,10余载光阴,400多场故事宣讲,数十万听众……从花甲之年到已近耄耋,他通过一场场宣讲演绎着夕阳照晚晴的美丽人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故事爷爷”。 他就是界首市关工委主任于修波。 2002年,60岁的于修波从界首市政协退休。因多年接触青少年教育事业,2007年,他被邀请到界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 人老心不老。工作之余,读书学习、埋头写作是于修波最大的爱好。这为他后来走上宣讲之路埋下了伏笔。 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于修波到代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演讲,主题是《雷锋的故事》。接地气的乡音,生动形象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在场的学生听得入了神,被一个个故事深深吸引。“爷爷,您的故事讲得真好!”“于爷爷,您以后还能来吗?”……演讲结束后,孩子们围在于修波身边,七嘴八舌地和他交谈。 那一天,于修波的眼睛有些湿润。他意识到,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而教育青少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给他们讲故事。从那天开始,只要是来自中小学校的邀请,他从不拒绝,“故事爷爷”的名声就此传开。 “最忙时一天讲三场,不少学校已经去讲了四五场。”于修波告诉记者,去小学,就给孩子们讲传统美德、好人好事;去中学,就给学生们讲家乡历史、竞争精神。“一个好故事,能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是于修波老人宣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党员,他深知,用群众耳闻目睹的党史、国史、地方史诠释党的开天辟地的成就,方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为了锻炼讲好党史故事的本领,多年来,于修波坚持读书学习。为熟悉界首历史,他跑遍了几十家相关单位和红色教育基地;为拿出优质宣讲内容,他认真研究每一次的宣讲主题,将党史故事、界首历史沿革、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紧密结合;他的书桌上,各种党史书籍,以及《界首史话》《民法典》等摆了几大摞,每一本都有他批注的心得体会…… 十多年来,于修波深入界首市城乡各中小学校,从红色文化、历史故事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共为近32万人次宣讲432场,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他本人也先后获评“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2010年、2015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