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阜城金鹰巷、现年94岁的姚素华老人已经患病10年,她的子女及孙辈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料,奏出了“敬亲孝老”的动人乐章。
白天儿媳悉心照料,晚上儿子搂着入睡
7月1日一大早,三儿媳张影来到姚素华床前,发现婆婆大小便失禁。她赶紧叫来二嫂吴青华,两人合力把婆婆抱到卫生间清洗。
清洗干净并换好衣服后,两人把婆婆抱到客厅的椅子上坐好。张影给婆婆盖了一床小薄被,同时打开空调。
随后,张影从婆婆的床上撤下被单、毯子等,开始清洗。吴青华换上干净的被单和毯子,然后给婆婆配制“早茶”:几勺奶粉,几勺蛋白粉,加几勺蜂蜜和一点白糖。看凉得差不多了,吴青华端着喂了婆婆几口。老人显然没睡足,又半躺在椅子上睡着了。
时近中午,张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她给老人做了红烧鸡腿、清蒸鳕鱼,还炒了一小盘五花肉。姚素华每样菜都尝了几口,最终对红烧鸡腿情有独钟,吃了好几块。
下午,两个儿媳把姚素华架到轮椅上,推着她出门,在金鹰巷西侧的西清河畔遛弯。老人很高兴,不时指着河水和岸边的花花草草,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
到了晚上,老人要睡觉了,三儿子吕峰把她抱到床上,又搂了一会儿,直到老人安然入睡,他才轻手轻脚退出来。夜里,他就睡在母亲屋里的另一张小床上,守着母亲。
母亲是兄弟俩最大的牵挂
10年前,姚素华患上了脑血管瘤。吕峰带着母亲到了合肥,医生说手术有很大风险,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吕峰当时就带着全家给医生跪下了:“我妈一辈子不容易,求你们救救她!”医生深受感动,最终手术很成功。此后,姚素华又患上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常年缠绵病榻,几年前出现了偏瘫、神志不清等症状。
母亲没病之前,吕峰与爱人张影曾在金鹰巷开了个饭店,生意很红火。自从母亲患了病,饭店就关门了,张影专门在家看护老人,而吕峰则应聘到一家公司工作,他提前跟老板说得很明白:“给钱多少无所谓,我需要随时能回到家里,因为家里有个患病的老母亲。”
“照顾老母亲,我这一家人显然不够。”吕峰说,大哥前些年去世,二哥吕杰此前在北京做工程,二嫂吴青华在工地上开小卖部。为了照顾老母亲,吴青华于2017年回到阜阳,跟他们住在一起。
“我和二哥在阜城都有房子,但我们不敢搬走,也不敢把老母亲接过去住,因为上楼下楼不方便也不安全,她也不熟悉那里的生活环境。”吕峰说。
敬亲孝老在这个家庭有了传承
前些年,姚素华虽不能动,但神智尚清醒,吕峰就开着车带上她走亲戚。他还在老母亲的床边安了门铃,通到他与爱人的房间。老母亲夜间需要起夜,按响门铃,他就会到床前照料。近年来,母亲神智不清了,吕峰干脆就睡在了母亲的房间。为了防止母亲小腿出现萎缩,吕峰还专门学会了按摩。而吕杰只要从外地回来,就会替换下吕峰,照顾母亲。
前不久,张影喂婆婆饭时,老人突然紧紧抓住张影的手,手指甲刺入张影掌心,当时血就下来了,张影疼得直掉泪。
“妈的脑部神经被压迫,时常会出现狂躁症状。”张影说她很理解,肯定不会放在心上。那天,老人又出现狂躁症状,连抽了吕峰十几耳光。记者看到,在吕峰等人的手上、胳膊上,可见一道道疤痕。
吕峰、吕杰的付出,子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中有的已经上班,看望奶奶时总会拎来大包小包。当奶奶住院时,他们主动要求轮班看护。
“2019年中秋节,妈正在住院,那天晚上非常热闹,我们几家人都在医院里,在病床上搭了一张桌子,上面放了好多好吃的。妈一边挂吊水一边吃,同室的病友都很羡慕她。”回忆当时的场景,张影很自豪。她说,那一刻感觉敬亲孝老在家里有了传承。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