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走近抗战老兵 聆听红色故事

2021-9-3 08:21| 编辑: 刘黎 | 查看: 21094|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 实习生 杨雅坤/文 记者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31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市老年公寓的安徽省首家抗战老兵照护中心。
  
  在市老年公寓的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抗战老兵照护中心。这是安徽省首家,也是迄今为止我市唯一一家挂牌的抗战老兵照护中心。
  
  在先后入住的10多位抗战老兵中,朱承芝是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仍在照护中心的抗战老兵。
  
  不服老的老战士
  
  8月31日,吃过早饭后,93岁的朱承芝像往常一样,倚在卧室床头翻看报纸。
  
  在市老年公寓里,朱承芝是个特殊的存在,480余名老人中,她有着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份——抗战老兵。
  
  “朱承芝是个不服老的人。”在刚见到老人的时候,护工这样对记者介绍。
  
  眼前的朱承芝虽然头发花白,耳朵也听不大清楚,但看到有人来访,仍忙起身相迎。护工看到后上前搀扶,却被她挥手拒绝,“就这几步路,怕个啥?”
  
  大概是从事了几十年的财税工作,老人的头脑特别灵活。除了看报、看电视,她最喜欢的就是到大厅里跟老伙伴们聊天、打牌。
  
  15岁参军闹革命
  
  朱承芝是原天长县(现天长市)人。15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承芝得知了新四军征兵的消息。“那个时候穷啊!”朱承芝说,当时家里5口人,房子连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都没有,有老乡说,新四军是老百姓的部队,参加部队去打鬼子、闹革命,都能吃上饭。在动员下,朱承芝参了军。
  
  大概是因为年龄小,加上又是女孩子,朱承芝被分配到二线部队——新四军所属的军工厂。那时候,供给处共有四个工厂,分别是烟厂、被服厂、毛巾厂和机械厂,朱承芝在烟厂负责包香烟。虽说不是一线部队,但作为后勤人员,朱承芝所在工厂也是跟着大部队到处打游击,期间经历的战火也不在少数。
  
  让朱承芝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部队在山区里跟敌人周旋,遭遇敌机轰炸射击,一枚弹片击中朱承芝的腿部,至今还留有伤疤。
  
  1948年的淮海战役时,朱承芝又跟着部队转战阜阳地区,自此被分配到地方,从事财税工作。从那后,老人在财税系统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离休。
  
  最可敬的长者
  
  2012年初,年事已高的朱承芝因为行动不便,来到市老年公寓,在这个由老人们组成的大家庭里,她很快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每天读读报,聊聊天,侃侃剧,打打牌,朱承芝的生活无比惬意。
  
  2015年8月,市“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在市老年公寓揭牌,符合入住条件的抗战老兵,在这里可以得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华夏慈善基金的补助——每人每月提供1000元。
  
  照护中心挂牌后,先后有10多位抗战老兵入住,最多时有6位同时入住。针对这些老兵,中心特意提高了照顾标准,增加附加服务,保证他们过得开心、住得满意。重大节假日时,中心会请老兵们一起佩戴勋章,观看新闻报道,讲述个人感言。在老人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多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并以文字、照片、视频记录下,上传到老年公寓微信公众号;寒暑假,中心会邀请学生做志愿服务,听老人讲述抗战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随着时间流逝,抗战老兵们先后离去,目前中心仅剩下朱承芝自己一人。市老年公寓相关负责人说,对待朱承芝这样的老革命,大家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在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心中,她永远是最可敬的长者和宝贵的财富。”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