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文明之城是我家

2021-9-14 07:25|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1677|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汪乐意 通讯员 李敬/文 记者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到此一游”悄无影踪,“阜阳好人”不时涌现……如果说,过去五年阜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自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城市面貌大为改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市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洋溢在眼角眉梢。
  
  前几天,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的“发令枪”打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拉开序幕。锚定新目标,每个阜阳人都充满奋进的决心与信心。来听听他们心里话。
  

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新阜阳人眼中的“文明阜阳”:文明之城越来越宜居
  
  2017年,阜阳师范大学老师马莉娟来到阜阳,见证了阜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点点滴滴。
  
  在马老师眼里,阜阳这座皖北城市渐渐有了江南水乡的神韵,变得越来越宜居。
  
  “可以通过一条路来体现。”马莉娟说,她每天从西湖大道(原一道河路)上班,这条路之前是条断头路,需要绕行,而绕行的路面坑坑洼洼,两旁绿化也较差。从2017年开始,西湖大道西延工程开始施工,阜南路至七渔河东路段被打通,可以直达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还修建了公厕。尤其是高铁西站以西,中间栽种了柿树,两侧栽种了各种鲜花,穿梭其间美景如画。
  
  不仅仅是西湖大道,如今的阜阳,一条条路,一个个街区,一座座公园,整个城市休闲框架已经有了雏形,市民休闲娱乐有了更多落脚点。
  
  “这些对市民休闲娱乐是利好,也有助于将阜阳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马莉娟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阜阳的城市形象将持续提升,文明城市的内涵将更加饱满。生活在阜阳,城中遍布公园,园中风景宜人,这都是创建文明城市催生出来的生活品质。
  
  社区工作者眼中的“文明阜阳”: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
  
  前几天,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暨国家卫生城市推进大会召开,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的“发令枪”打响,张燕燕也再次忙碌起来。
  
  “回想去年,阜阳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时,我们真是高兴得要飞起来了,感觉一切付出都值了!”回想起这一幕,作为颍州区鼓楼街道白衣桥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张燕燕的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
  
  她说:“这不是终点,我们还要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
  
  在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社区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他们是遍布在各个角落、各个网格的执行者。
  
  张燕燕说,他们偶尔会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例如在清理门头小广告时,有居民怕把她家的大门搞坏了;清理楼道杂物时,有人认为这是自家门口,凭什么不能摆放自家杂物;整顿楼道电动车时,更是有很多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但在社区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居民们的态度渐渐地有了变化,从不理解变成支持:主动把自家门前收拾干净,把电动车停放到公共车棚,遛狗时主动拴绳。
  
  “现在违建少了、道路新了、车位多了、人也都更文明了。”张燕燕说,农贸市场变成了“超市”,小区变成了“小公园”,小巷子变成“文化长廊”。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每天行走于小区院落,守护身边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文明创建带来的改变,大家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创城之美、创城之利、创城之好。
  
  志愿者眼中的“文明阜阳”:
  
  “红马甲”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程里成是一名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者。他说,如果阜阳要拍“文明城市”的宣传片,那么以下镜头不容错过:有白发苍苍老人,也有青春少年,他们身穿志愿者红马甲,头带红帽子,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可以说,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个环节,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和温暖;围绕精神文明工作进社区、进小区,送去欢乐和政策;紧扣创建重点,搞清洁、保秩序……
  
  “文明创城,志愿先行。”程里成说,志愿者们行动起来,把全国文明城市有你有我的理念传播到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户居民。志愿活动的目标是,让志愿服务精神植根于市民心中,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程里成有了更多期待: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劝导市民文明养犬、遛狗牵绳,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车窗抛物、闯红灯逆行、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说不,敢于站出来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