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又到了芦花纷飞的季节。其实在半个多月前,就有市民说在老泉河边看到了芦花,但公园工作人员说,那可能是类似的另一种植物。 芦苇、蒲苇、芦荻、芒草……这些被游客统称为“芦苇”或“芦花”的植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记者专门请教了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的专家。市民可以照着图认一认,也许你叫了多年的芦苇一直是错的。 前阵子赏的大部分是蒲苇 11月4日,记者来到泉水湾国家湿地公园,只见一簇簇“芦花”在风中摇曳,有的泛着金属色的光泽,有的宛如白色精灵,有的高耸入云,有的低伏于脚下…… 公园绿化施工方——市绿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李进告诉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芦花”有7种:芦苇、芦竹、芦荻、蒲苇、晨光芒、花叶芒、细叶芒,都属于禾本科植物。其中,前三种一株株根根分明,后四种是丛生的。 “这几种外观相似的‘芦花’,花期最早的是蒲苇,一般9月份就开花了。”李进说,前段时间来老泉河边赏到的“芦花”可能都是它,现在仍在开花,但基本到了末期。“辨识它很容易,蒲苇叶片细长,像一条条绿线,很有韧性。叶缘有刺,不小心还会划伤皮肤。”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在我国,蒲苇作为一种古老的植物,一度被视为野草,但它凭借自身的坚韧跻身文坛中。 最负盛名的芦苇将进入盛花期 最负盛名的芦苇也很容易辨认。李进告诉记者,芦苇一般生长在浅水区的沼泽地,高2-3米,一株一株的,根根分明。较其他同类植物,芦苇叶片较宽,开花时叶子开始变黄,花序下垂,花色为灰褐色。此时,老泉河边的芦苇刚刚开花,大部分还未到盛花期。之后的一个多月,市民都可以前去欣赏。 “芦苇有很好的生态作用,对保水保湿、稳固堤岸很有好处。”李进说,芦苇繁殖速度很快,先生根,根底发达,深达2-3米,即使人工也无法根除。除了有生态作用,芦苇在生活中还发挥着实用功能,比如叶子能用来包粽子、花序可以做扫帚。 为何我市其他地方较少见到大片芦苇?市园林处工作人员表示,芦苇亲水,但在水面湍急的大河沿岸几乎长不住,它喜欢流速缓慢的内河。因此,我市不少公园内湖的岸边,也能看到芦苇的踪影,只是大片的较少见。 芦荻是“颜值担当” 在蜿蜒十几公里的老泉河两岸,“芦花”们各有特色。其中,芦竹最高,通常能长到五六米,只是眼下尚未长大。另一种生长在岸上,玲珑雅致、个头较矮的“芦花”名为晨光芒。眼下,它的花序呈紫红色,往一边倒垂,植株最高不超过1.5米,很好辨认。芒草的种类很多,细叶芒叶片非常纤细;花叶芒的叶片一截黄一截绿,看起来像“病美人”。 而芦荻是水岸的“颜值担当”。秋季,枕水而居的芦荻开出纯白色的“芦花”,其实这不是花,而是它的果穗。值得一提的是,尚未长大的芦荻和芒草看起来非常像,它俩也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亲戚”。刚开花时,二者都有点偏紫红色,后期芦荻会变成白茫茫一片。虽然它们都有飘逸的果穗,但是芒草的果穗颜色更深、植株更矮小。 在这里,成片的水生植被不仅对滨岸起到保护作用,也为野鸭、白鹭等水鸟提供了天然廊道,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阜城哪里可赏芦? 七渔河公园:作为颍州八景之一的“芦湄秋月”,指的就是秋月夜七渔河畔的芦花丛。近年来,经重新打理,河边的芦苇越发繁茂,以河道北端最多。明月之夜,芦苇随风摇曳,甚是美丽。 文峰公园:公园北侧湖中芦苇居多,经过十几年生长,如今面积约4亩,占据湖面近四分之一。 双清湾公园:沿双清湾公园岸畔,点缀着不少芦苇。在高楼林立的城南新区,这条曲曲折折的沿河芦苇荡格外醉人,让人有种回归乡野的感觉。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