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打我电话,我24小时都在。”这是来子其常说的一句话。自2019年4月担任颍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以来,面对来访的退役军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政策,为他们的急事、难事四处奔波,被退役军人亲切地称为“娘家人”。他本人也获得全市优秀退役军人工作者称号。 为退役军人的急事奔波 “立功资料已通过顺丰发出,预计明天可达,老班长勿念。”今年高考前夕,参战伤残老兵刘玉成(曾在部队担任班长,立过战功)收到来子其发来的短信。 刘玉成早年退伍后,在阜阳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到江西发展。他咨询教育招生考试部门,得知战时立功军人的子女高考有加分政策,但是他当时为了照顾即将参加考高的女儿,分身乏术,不能回阜阳调取档案中的立功材料。眼看交资料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刘玉成犯了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玉成拨打了来子其的电话。 来子其一听,立刻前往局办公室开具介绍信,联系刘玉成当年所在的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先后去了两次,终于拿到了刘玉成的立功资料。 近日,参战退役军人老葛,因为儿子毕业要到医院实习的事找到了来子其。来子其与市六院联系好后,开车接父子二人到医院办好手续,又送他们回家。像退役军人遇到的这些急事,来子其不知道解决了多少。 再难的事也要帮助解决 颍州区是阜阳市的主城区,也是全市退役军人信访矛盾突出的主战场。 2019年夏天,城镇退伍老兵张辉来到颍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反映他退伍多年,工作一直未落实。 张辉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但是一直没有安置好工作,他多方查找资料,发现自己被市安置办安置到一家市直单位,但那家单位却表示当年的安置文件并没有张辉的名字,就这样反反复复20多年,他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随后,来子其认真看完张辉信访卷宗后展开调查,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到市档案馆,再从颍州区安置办移交的海量历史文件中仔细查阅,终于理清了张辉信访问题的脉络和形成原因:原来,市安置办最初的安置文件并不是最终文件,后来的安置文件是把张辉调整到颍州区一家区直单位。对这个结果,张辉不满意,觉得应该在市直单位上班。 为了做好解释工作,来子其多次冒着近40度的高温骑着单车前往张辉家,为他宣传政策,沟通化解方案。当年11月,张辉主动放弃诉求,心甘情愿地接受化解方案,在那家区直单位上了班。 为他们服务而荣幸 经过多次化解矛盾,来子其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经验,提出了化解退役军人信访“三个思维方式”。2021年9月,颍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来子其总结的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截至2021年11月,颍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共办理信访147件,为30多人化解信访矛盾,解决顽固历史遗留问题6起。 “我是军人家庭出身,奶奶是建国前参军的老兵,我父亲和我们三兄弟都当过兵,这个岗位能让我更加贴近退役军人并为他们服务,我觉得这是一种荣幸,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来子其说。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