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喜迎市两会】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2022-1-19 09:01|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59230|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杨燕 通讯员 陈晓东 刘磊 马瑞|来自: 阜阳日报

  窗外,数九寒冬。盘点2021年出现在我们笔端或镜头中的民生镜像,心底却是融融暖流。
  
  “在家乡找了份满意的工作”“看病更省心了”“养老金又涨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民生改善,落到百姓生活里,是一句句透着欣喜与温暖的感慨。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过去一年,我市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饭碗端得稳,民生之本根基牢
  
  去年初,从上海返乡的临泉县滑集镇村民郭金龙正为找工作发愁时,他收到了市人社部门推送的一条服务短信。通过联系,经征求意见,郭金龙被介绍到一家电商企业工作。参加完免费培训后,他立马上岗,如今每月拿着四五千元的工资,工作顺心,干劲十足。
  
  2021年,我市从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创新开展“广场招聘”“乡镇集市招聘”、高质量开展脱贫稳就业培训,建立17个“接您回家”工作站,认定28个创业园区,尽可能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去年,全市共举办“2+N”招聘840场,进场招聘企业12510家,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万个,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保障水平升,幸福生活有温度
  
  “午餐、晚餐加在一起10块钱,我们自己出5块,政府补贴5块,既能吃饱又能吃好。”颍州区莲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从2018年11月开始供餐,79岁的丝绸厂退休职工沈文山是这里的常客。来到日间照料中心,既减轻了子女照料负担,还能打发闲暇时间,老人很开心。
  
  随着社保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个人储蓄积累保障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不断完善稳固。
  
  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7.05万、574.3万、36.48万、48.34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至120元,住院报销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高达8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6840元。
  
  ——直击痛难点,优质供给更安心
  
  前几天,网友“游客”在“颍淮新闻”客户端发帖称:自己是临泉县居民,计划到外地看病,想询问异地就医如何结算。市医保局在回复中表示,网友可以关注“阜阳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经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出院时即可进行直接结算。
  
  谋民生之利、办民生之事、解民生之忧。目前,我市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网基本建成,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从此告别“垫资”“跑腿”;实现全省首例医保电子凭证定点零售药店省内异地购药直接结算,参保群众异地门诊、住院、药店购药等“堵点”全面打通;全市发放社保卡746.9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436.32万张,智慧“一卡通”可在全国303个城市乘坐公交、地铁。
  
  ——投入大手笔,民生福祉快增进
  
  岁末年初,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依托市二院建设的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阜阳),是安徽省打造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之一,未来将成为皖北地区高水平医疗中心和突发感染病救治基地的典范。
  
  过去一年,市人民医院感染病院区、市中医院新区等一批医卫项目加快建设,全市新建或改建769个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每千人口床位达6.71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2.39人,群众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投资1.82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所,拨付2.23亿元维修改造义务教育校舍42.24万平方米,阜阳一中新校区、阜阳实验中学新校区等投入使用;建成192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98.5%。
  
  ——着力补短板,乡村振兴有底气
  
  寒冬时节,颍上县南照镇十里生态农业温室大棚里,工人们正精心打理企业培育的500多万棵幼苗。“经过这几年示范,我们已带动50多家农户种植特色经济作物近万亩。”十里生态农业负责人李亭介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去年初,不少农户遇到购苗难问题,当年底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建设温室大棚开始培育幼苗。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2021年底,我市动态监测帮扶“三类户”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不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35亿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64个、占总村数的10%。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