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颍上县陈桥镇山涧村村干部走访排查时发现,去年一年,村民蔡华标家因儿子患病,除去报销部分,家庭花了近8万元,随时存在返贫风险。村干部及时将筛查结果反馈给乡镇,今年7月,当地政府把蔡华标一家纳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 将蔡华标一家确定为监测对象后,当地政府量身定制了帮扶政策,包括帮助其申请A类低保,除了每月补贴494元外,还提高了医药报销比例。此外,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蔡华标的爱人在当地车间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1000多元,县里还给予500多元的就业补贴。蔡华标的儿子因病在家、没法上学,政府工作人员便组织学校为他购买书籍,鼓励他在家认真学习。 “多亏了政府帮助,不仅为我们减少了医疗费用开销,还帮我爱人找到了工作,为我们减轻了很大负担。”说起这些,蔡华标满心感激。 蔡华标一家的经历,得益于颍上县扎实开展的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 监测预警 防止返贫 2020年,对颍上人民来说深刻且难忘。 这一年,困扰全县人民几十年的贫困问题得以解决,16.4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摘掉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相对贫困问题会长期存在。尤其是颍上县贫困人口大多属于劳动能力差、文化程度低、致富能力弱,甚至疾病缠身或身有残疾的人群,这些人群发展能力较差,返贫的可能性大。 为做好防止返贫工作,颍上县2020年3月研究制定了《颍上县关于防止返贫致贫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的实施方案》;今年6月出台了《中共颍上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和监测范围等。 具体监测对象为,以家庭为单位,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大病重病患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特困老人以及就业不稳定户、产业发展失败户、灾后重建户、无劳动力户等群体。 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为底线,确定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6000元为监测范围,在全县30个乡镇确定监测对象规模。 多管齐下 监测预警 如何确定监测对象?一方面,颍上县通过基层干部排查,借助村干部、老党员、村嫂等力量,每人包保40至80户村民,加强日常跟踪走访,实时掌握农户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通过户申请、村评议、大数据比对、村公示、镇审核、县公告的程序,符合标准的农户成为监测对象。 另一方面,采取部门预警监测,以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县乡村振兴部门会同教育、医保、水利、住建、民政、人社、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 今年以来,颍上县开展数据预警监测6次,反馈预警信息2509条,经入户核查,把符合条件的113户420人全部纳入监测对象,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245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 保证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从2018年开始,颍上县就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共享与部门联动数据比对工作,根据各部门数据比对,常态化筛查监测人群因学、因病、因疫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影响,可能导致的返贫风险,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预警对象。 因人施策 精准帮扶 对于监测对象的帮助,关键在于政策帮扶。 颍上县坚持精准施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通过产业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 在强化政策帮扶的同时,颍上县坚持扩大社会帮扶影响力。比如,动员颍上县添爱慈善基金会参与扶贫事业,多年来,添爱慈善基金会捐资2000多万元用于帮扶贫困群众。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和扶贫事业,树立了“人人皆愿为”的社会风气。 同时,继续发挥各级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百企兴百村”等制度优势,创新工作举措,对监测对象持续开展帮扶。 “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迫切需要,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颍上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颍上县将进一步做好监测识别工作,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保障贫困群众不再返贫,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