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非遗要“活下来”,也要“活起来”

2022-6-24 10:28| 编辑: 刘黎 | 查看: 31447| 评论: 0|原作者: 穆得欢|来自: 颍州晚报


  近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市界首木版年画、张氏玉印篆刻、李良成熏鸡制作技艺、水晶羊蹄制作技艺、太和贡椿制作技艺、竹编(界首竹编)等6个项目入选。(6月23日《颍州晚报》08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
  
  如何让非遗“活下来”?笔者认为,要让非遗“活下来”,前提是要有人来传承。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有些非遗只在坊间小范围内传承,甚至渐渐无人传承。保护非遗,不仅是保存一份文化,更是保存一份祖先的遗产,一定得有人去做这样的事。
  
  因种种原因,比如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大众不感兴趣等,很多非遗的后人主动放弃了传承。因此,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活动经费补助,让这些传承人不为生活发愁,并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份事业,能带来体面的收入和成就感,并愿意永远坚守下去。这是让非遗活下来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其次,也要让非遗“活起来”。传统文化固然需要保持原汁原味,但社会毕竟在发展,在保持非遗本身内涵的前提下,仍然需要结合现代元素,让非遗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示现代社会的一些风貌,让现代社会的一些新鲜血液注入传统文化。它可以形式不变,但是内容必须创新,即让传统文化巧妙地植入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地让非遗“活起来”。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非遗精彩地“活起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接受,乃至让更多有兴趣的人参与其中。为此,建议非遗传承人充分利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传播手段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