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转变为“净、绿、美”,红海路上的环境转变,是颍泉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上下联动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今年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颍泉大地展开。 区委一班人形成共识:颍泉要高质量发展,不仅城区要美、农村也要美。全区成立区镇村三级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上下联动、试点先行、压茬推进。 全区坚持“一个目标”、狠抓“两个围绕”、把握“三个关系”、推进“四项任务”。 一个目标,就是按照省、市要求,全区用3个月时间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做到村村干净、户户整洁,12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 两个围绕,即围绕“整治农户庭院、改善个人卫生”,围绕“勤洗澡、勤换衣、勤打扫、勤收拾”等,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和村庄环境整治。 把握“三个关系”,即处理好“难与易”“快与慢”“点与面”的关系。 推进“四项任务”,就是抓排查、抓整治、抓重点、抓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带领下,颍泉区各镇村爱国卫生运动、美丽庭院、清洁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持续开展,宣传环境卫生相关知识,帮助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村庄自治和农村环境整治,一幅美丽的乡村壮美图景徐徐展开。 典型带动全面提升乡村“颜值” 在颍泉区中市街道,漫步顺河公社,浓浓的生态村落气息扑面而来:小桥、流水、人家,瓦房、雕塑、篱笆,庄稼、牛羊、鸡鸭……田园风光,古朴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在宁老庄马窝村,村委会把两个废沟塘填起来,底下设置污水、雨水管道,上面打造成花园式景点。家家户户打造小菜园,清除陈年垃圾。村里评选出270户村级“美丽庭院”,并结合“邻里互助队”建设,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改善环境,持续巩固管护效果。此外,利用一处废旧农家院落,村里建起了民俗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变化无处不在。颍泉区100个涉农村庄实施农村改厕,并按照“一站两体系”服务要求,建立7个镇级管护服务站,71个村级管护服务网点,成立了近200人的管护队伍,管护体系覆盖所有改厕户。 各村建立清运队伍和保洁队伍,确保生活生产垃圾日产日清,使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 “以前村子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小巷子仅能勉强过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村子面貌焕然一新,路面更干净了,村庄更整齐了,蚊蝇也减少了,大家的心情也好了。”村民说。 地绿、水清、路畅、村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里”有“面”,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效推动打赢人居环境攻坚战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颍泉区全域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优美宜居的人居环境。 各村镇积极引导群众变废为宝,利用清理出的旧砖、旧瓦等乡土建材,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小花园、小竹园”,巩固整治成果。 紧扣村庄清洁,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彻底清理死角盲区,突出公路两侧、沟塘林带等重点部位柴草垛、废弃建筑物、畜禽粪堆、私搭乱建,确保见底色、清彻底、真干净。 积极推广行流镇“红黄榜”、伍明镇“爱心超市”积分制等做法,注重发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清洁农家”“美丽庭院”等示范作用,形成干净一户、带动一片、推动一村的工作效果。 严格落实“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强化暗访督办力度,发挥8个督导组作用,加大督导频次和力度,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督办、限期整改。 今年以来,颍泉区累计清理庄内沟塘1219口,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500.2吨,清理乱搭乱建户数942户,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清理废旧广告牌1905个。 久久为功,定见成效。如今,在颍泉区各个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换来了乡村的崭新容颜,路宽了、灯亮了、街道干净了,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