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阳新闻网 首页 阜阳 查看内容

26年,养公藏书室书香飘阜城

2022-11-28 09:48| 编辑: 谢珊珊 | 查看: 11599| 评论: 0|原作者: 记者 任刚/文 王彪/摄|来自: 颍州晚报

  在阜城青年路一条小巷内,有一个“养公藏书室”。26年来,“养公藏书室”管委会成员换了不少人,但始终正常运转,为众多市民提供了一个阅读、“论道”的好去处。
  
  26年来,今年67岁的王影一直在这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现在,她有个愿望:早日寻找到一个爱读书的人来接她的班,让这个藏书室能持久运转下去,为更多市民服务。
  

市民在养公藏书室阅读

  26年前台胞捐建养公藏书室
  
  提起养公藏书室,不得不提两个人——已故的原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罗文博和台胞苗广荣。台胞苗广荣老人是养公藏书室的创始人,罗文博是养公藏书室管委会首任负责人。
  
  上世纪80年代,苗广荣返回家乡,在亲友的牵线下,结识了从事餐饮行业的王影,并多次表达了成立图书室的想法。
  
  1994年,苗广荣在青年路买下了两处在建房屋,包括一楼30余平方的门面和二楼190余平方的房屋。1996年,在颍泉区相关部门支持下,他将收藏的4000余册国学经典、世界名著等书籍打包运回来,在这处房子里建成了养公藏书室。同时,负责养公藏书室运营的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罗文博成为首任负责人。
  
  多年来,养公藏书室逐渐成为阜城爱好读书的市民雅聚之地。除了交流读书感受,共享读书乐趣,罗文博等管委会成员还以此为基地,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多次开展进学校、走社区等读书活动,营造热爱读书的氛围。
  
  在他们眼中书是无价珍宝
  
  去年9月,罗文博老先生去世,颍泉区关工委副主任牛宗汉成为养公藏书室第二任负责人。
  
  “这些年来,管委会成员有走的、有来的,但始终保持在9人。”牛宗汉告诉记者。
  
  罗莹是罗文博的小女儿。前几年她退休后,成了父亲的专职司机,几乎每天都开车带着父亲去藏书室。在她看来,那儿是父亲的精神寄托。
  
  罗莹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不遗余力地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除了在养公藏书室以文会友、鼓励市民多读书,父亲还多次为灾区、为阜师大的贫困学生捐图书、捐款、捐物等。父亲还经常在藏书室举办国学知识讲座,将自己多年来阅读感悟与广大国学爱好者分享。
  
  昨日,记者来到藏书室,看到这里书籍众多,其中一排泛黄的线装书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些大都是清末民初时期出版的国学书籍。”王影告诉记者,其中最珍贵的要数那本《大藏经》,据她所知在安徽省内仅存两册。“在罗教授等人眼中,书籍是无价珍宝。每次捧书阅读时,他们的眼神总是那么专注。”
  
  希望更多热爱读书的人参与进来
  
  上世纪80年代,王影和家人经营着阜城一家餐饮老字号。因为对苗广荣老人的一句承诺,王影放弃了生意,成为了这儿的图书管理员。
  
  多年来,凭借楼下的门面房租金收入,养公藏书室的运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作为唯一的专职管理员,王影也是委员会里唯一拿补贴的人。藏书室创办的前十多年里,她每月只有400元补贴,至今每月也没有超过千元。
  
  但是,在养公藏书室,与花草相依,与图书为伴,王影收获了一种特别的书卷气和宁静感。但现在,她也有一些担忧:委员们年龄越来越大,最年轻的她如今也已是花甲之年,渐渐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亟待寻找一位爱读书的、热心的管理员。“做养公藏书室的管理员,除了需要热爱阅读外,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这样的人一时间并不好找。”
  
  “作为阜城读书爱好者心中的一片净土,养公藏书室有理由也有必要长期存在下去。”王影说,过去,在罗文博教授带领下,藏书室每周末举行一次传统文化论坛,文人墨客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不定期举办书法、写作等免费培训班,为爱好书法、写作的学生提供培养兴趣和特长的机会;向社会各界开放,为读书爱好者提供阅读经典的所在……
  
  王影说,希望更多热爱读书的人参与进来,将养公藏书室读书、爱书的好传统延续下去。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资讯,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