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上午,我国目前在建最大水利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宣告主体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也预示着,今年年底前,阜城三区和颍上县、阜南县将通过引江济淮安徽段建成,群众将率先喝上引调水;2025年底前,太和县、临泉县、界首市将通过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成,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届时,超过皖北地区三分之一人口的阜阳,将全部完成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阜阳市群众喝上引调水目标不再遥远。目前,我市境内配套项目进展如何,记者专门进行了采访。 水厂建设如火如荼 2022年6月开工,10月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目前最大单体——沉清叠合池土建完成46%,核心工程——炭砂滤池土建完成42%……在颍泉区中市街道中北社区阜阳市第四水厂建设施工现场,500多名工人在各自工区紧张作业,沉清叠合池、炭砂滤池、浓缩池已经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阜阳市第四水厂总体完成占比31.47%,其中,土方工程完成65.07%,基坑支护工程完成29.89%,建构筑物工程完成59.02%。”市建投集团现场施工负责人许宏宾介绍,总投资24.4亿元的阜阳市第四水厂建设项目是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地方配套工程,占地约283.64亩,计划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60万吨的净水厂,新建引江济淮原水管3.68公里、供水管道40.6公里。 按照施工计划,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江水北送段通过新建茨淮新河插花闸,提水至茨河铺闸下,经加压站加压后,通过管道输送至阜阳市第四水厂。“目前,引江济淮一期阜阳段工程除颍泉古城遗址段受改线影响没有完成外,其他工程都已完成。”市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未完成段,施工单位已于2022年12月5日进场施工,现正在加快建设。 在建项目覆盖城乡 在阜阳市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颍泉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一期铺设81.7公里主管网已接入到现有的12处水厂,二期铺设83公里主管网接入水厂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0月完工。 “2022年,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投资31.7亿元。”市水利局农饮科负责人康复勇介绍,2022年7月30日,阜南县曹集镇蒙洼中心水厂扩建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总投资140亿元的阜阳市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全市共开工建设10个项目,其中,新建地表水厂4处、取水泵站3处、加压泵站2处、输配水管道583公里。此外,还实施了60处已建农村水厂及管网改造工程。 2025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长期以来,皖北地区在水源选择上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约84.5%的人口喝的是地下水。由于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皖北地区已形成3068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要求和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思路,市委市政府计划结合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实施,通过建设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以地表水替换地下水源,同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涉及的太和县、界首市蓄水水库工程征迁工作,目前,已完成土地测量到户及青苗补偿款打卡工作。“预计到今年年底前,阜城三区和颍上县、阜南县将通过引江济淮安徽段建成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市水利局局长曹涛表示,到2025年底前,太和县、临泉县、界首市3个县市也将通过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成,具备地表水水源取水条件。届时,全市将完成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和城乡供水一体化。 |
欢迎关注阜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 fynewsnet